文学研究 | 更新时间:2025-07-20
安妮·埃尔诺的跨媒介记忆书写——《超8岁月》“滤镜”中的《悠悠岁月》
史烨婷    作者信息&出版信息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   ·   2025年7月20日   ·   2025年 29卷 第3期   ·   DOI:10.20254/j.cnki.2096-4919.2025.3.059
0 0(CNKI)
PDF
该文暂无导航

AI 摘要

1 引言

讨论了“记忆”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性及其在不同学科中的研究进展。20世纪以来,记忆研究在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不断深入,呈现出学科交叉和载体多样化的特点。在艺术创作领域,记忆书写实践不断突破旧有模式。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以融合社会学和历史学的创作理念,开辟了“非个人自传”,书写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的融合,打破阶层、映证时代。她认为记忆是物质性的,将看见的、听见的、动作、场景精确地带到面前。文学文本是重要的记忆载体,关注过去在当下的记忆性存在,考查过去与现在的关系,探索记忆的呈现过程。文化记忆学者蕾娜特·拉赫曼提出“文学的记忆性和互文性”,认为文学不仅是记录工具,更是纪念行动的载体,包含了文化所储存和创造的知识。写作是一种记忆行为,因记忆而产生,又反过来重构记忆。埃尔诺创作中对图像的倚重使其记忆书写呈现出跨媒介性,她的文字创作中混合着对照片的描述、对电影的借鉴,甚至对音乐和绘画的借用。她直接通过文字、照片、影像进行创作。《悠悠岁月》和《超8岁月》是两部展现埃尔诺跨媒介记忆书写的作品,本文将对比研究这两部作品,探讨同一位作者、同样的个人记忆在不同介质中的表达方式和效果,以及怎样的“记忆书写”能成就人类对记录过往、探索内心的追求。

2 不同媒介中的记忆“补正”

探讨了安妮·埃尔诺如何通过不同媒介——小说和电影——来表达和补正个人记忆。古典记忆术的地点和视觉意象原则在埃尔诺的创作中得到体现,她的小说和电影都试图通过图像寻找来构建记忆。1972年,埃尔诺夫妇购买了超8摄影机记录家庭生活,这一事件在小说《悠悠岁月》中也有详细描述。影像与照片的主要区别在于动态图像的呈现,文字需要读者的想象力来补足动态画面。文学研究中,记忆图像与想象力的交织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文学构建记忆依赖于想象力,文字描述能够定格记忆中的画面,等待想象力恢复其动态。影片《超8岁月》展示了书中描述的生活片段,与文字描述相比,提供了更多信息,如房间装饰、人物表情等,观众可以自由选择关注点,这是文字所不具备的。然而,文字在表达细节时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如对人物表情的解读。埃尔诺通过旁白为电影添加了文学性,使画面不再是绝对主导。在小说中,埃尔诺通过改变视角,更精确地表达了婚姻中的性别关系困顿。阿斯特莉特·埃尔强调文化记忆的互媒机制,即“预见”和“补正”之间的互动,通过不同媒介反复再现值得纪念的事件,使记忆走向稳定化。埃尔诺的作品通过文字与影像的相互补正,强化了个人和社会生活的记忆。

3 同一主题的多素材记忆书写

探讨了安妮·埃尔诺在《悠悠岁月》和《超8岁月》中如何通过多素材记忆书写来记录个人、家庭与时代社会生活。埃尔诺通过城乡生活对比,展现了城市化、工业化对个人记忆的影响。她利用家庭录像和文字描述,描绘了70年代从外省搬到巴黎的生活变化,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城市生活的复杂情感。《悠悠岁月》中,埃尔诺用不同素材和视角,展现了巴黎城市空间的心理意味,象征着未来、社会阶层跃升,同时也是冷漠、缺乏人情味的。她的文字和影像作品共同构建了对时代和主题的全面认知,展现了人与空间在心理上的互动与关联。

4 多媒介唤起式记忆书写

安妮·埃尔诺在其作品中运用多种媒介形式,如电影、摄影、绘画和音乐,以捕捉记忆的多面性和难以捉摸性。她采用“有距离的写作”风格,追求客观观察和不带情绪的呈现,类似于电影中的呈现方式。在创作《一个男人的位置》时,她受到费里尼《大路》的启发;而在观看《四月三周两天》后,她意识到这正是她想在《事件》中实现的效果。她的作品超越了现实,将个人记忆和对世界的观察通过想象幻化。在《悠悠岁月》中,每个段落几乎都以对照片的描述开始,成为作品的标志性特征。电影《超8岁月》中,她运用“静止画面”技术,营造了摄影作品般的氛围,表现对时代的感受。绘画在她的创作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她欣赏多萝西娅·坦宁的作品,并在《悠悠岁月》中以《生日》作为艺术参照,展现女性的神秘与复杂性。音乐作为文化记忆的重要元素,乔·达辛的歌曲《如夏之秋》成为那个年代不可磨灭的记忆,出现在《悠悠岁月》和《超8岁月》中,唤起读者对那个年代的记忆。安妮·埃尔诺认为,记忆的唤起途径多样,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和味觉,通过共鸣和想象触及过往。利科强调了想象在记忆中的重要性,以及想象中所蕴含的图像问题。安妮·埃尔诺通过乔·达辛的一首歌成功唤起了大众对那个时代的记忆,听觉图像照亮了读者/观众的内心图景,再现了那道光,穿透时间,从过去来到我们眼前。

5 结语

《悠悠岁月》和《超8岁月》通过图像和想象探讨时间和记忆,实现记忆保留与修复。埃尔诺在创作中寻求时间流逝与消弭的平衡,形成个体、集体和时代记忆。不同媒介在记忆书写中扮演不同角色,画面呈现外部世界,文字描摹内心世界,相互补充完善记忆细节。埃尔诺通过跨媒介书写,以感官和多元化视角唤醒记忆,拯救自己的存在。记忆书写不仅是存储记录,更是文化记忆形成的重要构建行为。

* 以上内容由AI自动生成,内容仅供参考。对于因使用本网站以上内容产生的相关后果,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

展开

当前期刊

当前期刊
    目录

    推荐论文

    • “我即他者”:《悠悠岁月》中的语象叙事

    • 见证与介入:论安妮·埃尔诺《悠悠岁月》中的记忆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