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研究 | 更新时间:2025-07-20
由法国总理更迭论马克龙主义之演变
刘欣怡 ,  桂泽元 *    作者信息&出版信息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   ·   2025年7月20日   ·   2025年 29卷 第3期   ·   DOI:10.20254/j.cnki.2096-4919.2025.3.013
1 0(CNKI)
PDF
该文暂无导航

AI 摘要

1 引言

介绍了法国第五共和国的“半总统制”政体,分析了总理在总统和议会之间的桥梁作用及其权力和独立性如何受政治关系影响。探讨了马克龙任内“总统—总理”关系的戏剧性变化,特别是2024年法国政治动荡和政党分化背景下的总理更迭现象。文章以马克龙执政七年多以来任命的六位总理为线索,探讨“马克龙主义”的演变,分析其“中间路线”和实用主义色彩在不同时期总理人选上的体现。旨在揭示“马克龙主义”的实践逻辑与发展脉络。

2 马克龙—菲利普:久处生隙的“二重唱”

讨论了马克龙总统与前总理爱德华·菲利普在2017至2020年间的合作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如何体现了行政双头制下的权力平衡与互补性。马克龙在执政初期缺乏深厚的党派根基,选择菲利普作为总理有助于扩大其执政基础,争取中右翼选民的支持。菲利普的政治立场温和,与马克龙的跨党派执政理念相契合,且在地方治理和议会事务上经验丰富。菲利普的任命也体现了马克龙将企业管理观念延伸至政治领域的“新兴企业式国家”理念。菲利普组阁时采取了平衡各方的务实策略,打破了传统左右派的“二元对立”,但新政府在实际决策中难以保持中立,反映出“马克龙主义”的中间路线遭受的困境。马克龙的执政风格呈现出右派精英主义特征,引发了部分左翼支持者的不满。马克龙依赖小范围的精英决策模式,缺乏广泛的社会协商机制,加剧了社会对其“脱离民众”的批评。马克龙试图调和左右派的政治诉求,却未能有效弥合两者间的深刻分歧。“黄马甲”运动是“马克龙主义”内部矛盾的重要写照,马克龙对民众声音重视不足,导致运动迅速蔓延并演变成全国性危机。菲利普在“黄马甲”运动初期表现较为强硬,但随着事态升级,开始接见各党派代表,寻求解决方案。在新冠疫情初期的应对中,马克龙与菲利普开始表现得“貌合神离”,菲利普的民调支持率超过了马克龙,对马克龙的连任构成威胁。马克龙最终决定让菲利普卸任,由让·卡斯泰接任总理,以强化总统权威。菲利普的政治影响力并未因其卸任而减弱,他成立“地平线”政党,并宣布将竞选2027年的法国总统。

3 马克龙—卡斯泰、博尔内:技术官僚的“协奏曲”

讨论了马克龙在第一个五年任期后期至第二任期开启的过渡阶段中,如何通过组建卡斯泰政府和博尔内政府,强化其核心决策地位,使总理及内阁的自主空间相对缩减。卡斯泰以其亲民朴实的形象和注重地方对话的执政风格,打破了前任“精英政府”的形象,被称为马克龙的“瑞士军刀”,在卫生领域有深入了解,有效控制新冠疫情并恢复经济。博尔内则以其技术官僚风格和深厚的行政经验,成为马克龙第二任期的核心议程的坚定维护者。然而,随着马克龙党派在议会内的话语权减弱,两极政党尤其是极右势力的崛起,迫使马克龙采取愈发保守的立场,寻求传统政党的支持。博尔内在任期内动用宪法第49.3条款23次,被称为“49.3女士”,最终在2024年初辞职。

4 选举失利,总理们的“变奏曲”

讨论了马克龙在执政中后期面临的政治挑战,特别是在失去国民议会绝对多数席位后,如何通过更换总理来应对多党制议会下的治理困境。阿塔尔作为最年轻的总理,其政策主张和个人魅力旨在重振执政党在青年和城市选民中的支持率,但难以扭转选民对马克龙执政的不满。面对极右势力的崛起,马克龙选择阿塔尔出任总理,希望争取保住多数党地位,但最终在欧洲议会选举中惨败。阿塔尔辞职后,马克龙选择了资深共和党政治家米歇尔·巴尼耶担任总理,但巴尼耶因强行通过财政法案而被迫下台。随后,弗朗索瓦·贝鲁成为总理,他的上任标志着马克龙执政策略的妥协与转变,从强调个人权威转向与老牌政治家合作。贝鲁政府面临信任危机,但其施政纲领坚持中间派路线,为他赢得了一定的缓冲时间。马克龙在剩下两年的任期中将重点放在了“维稳”而非“图新”。

5 结语

马克龙执政期间“总统—总理”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调整,从菲利普的多数党中间路线到技术官僚主导,再到阿塔尔的年轻化形象和巴尼耶的资深经验,体现了马克龙主义从改革理想主义向务实与危机管理的转型。但这一转型未能有效缓解社会矛盾,反而暴露出第五共和国体制下权力高度集中与社会代表性不足的问题。总统权威提高执政效率,但弱化民意表达与利益协调,加剧党派矛盾,拖累政策制定与实施,导致社会对政府决策的不信任加深。如何在第五共和国框架内平衡权力集中与民意参与,协调总统与国民议会间的权力博弈,增强政策的回应性与正当性,已成为法国政治亟待解决的核心议题,这将深刻影响法国政治制度的适应能力与未来走向。

* 以上内容由AI自动生成,内容仅供参考。对于因使用本网站以上内容产生的相关后果,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

展开

当前期刊

当前期刊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