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03
专业转型与外语教育改革之思考
蒋洪新 ,  郑燕虹 ,  罗常军    作者信息&出版信息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   ·   2025年7月3日   ·   2025年 8卷 第3期   ·   DOI:10.20083/j.cnki.fleic.2025.0022
56 0(CNKI)
PDF
该文暂无导航

AI 摘要

1 引言

讨论了教育发展进入多元融合、创新驱动的新时代,强调了国产电影IP创新和特效技术进步的重要性,以及跨界融合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章节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文化生态变得更加多元、开放和包容。新技术如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外语翻译专业构成挑战,迫使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系统性重建。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间,至少有101所院校撤销了本科外语类专业,反映了我国高校外语专业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2 道术相济:外语专业教育改革的双重价值考量

近年来,外语专业教育改革受到社会关注,面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挑战,外语专业并非唯一受影响的学科。外语教育工作者应从“道”与“术”两个层面构建“道术相济”的学科生态,应对挑战。在“道”的层面,外语教育应强化学生的文化批判思维、文学审美素养和跨文化思辨能力,通过语言理解不同文化,进行跨文化对话与交流。在“术”的层面,应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提升教育教学效能,推动外语教育向复合型方向发展。外语教育应避免过度工具化和文化保守主义,找到技术赋能与人文关怀的平衡点,构建“人文筑基—技术赋能—战略嵌入”三位一体的全新范式,实现转型发展。

3 外语教育转型与改革的实践探索

探讨了我国外语教育转型与改革的实践探索。强调外语教育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相连,正从“服务者”向“引领者”转变。高校需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重构学科价值坐标,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培养更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是新时代外语教育的必然选择,应在夯实外语语言教学的基础上,强化外语教学作为文化教学和跨文化教学的学科意识,重视语言文化知识的传授,促进高校外语专业教育的文化转向。探索跨文化研究、国别与区域研究、翻译传播学、人工智能与翻译等新兴发展方向,培养精准国际传播、国际组织、涉外法律和区域国别研究等四类人才。凸显学科交叉融合、行业跨界联合和地域联通融合,充分发挥外语专业在新文科建设中的独特优势与作用。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重构教育生态,推动外语教育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建构”转型。外语教育应与科技企业跨行业协同创新,共建语料库,共享语言资产,积极有效应用人工智能。在技术狂飙中坚守人文底色,是外语教育的共识。现代化教育是以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旨归的教育,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齐头并进的教育。构建具有哲学纵深的人机共生新范式,通过人文与数字化的双螺旋构建,回归育人的本质,实现教育的守正创新。

4 结语

强调外语教育转型需在技术理性与人文价值间寻找平衡,借鉴周敦颐变革智慧,拥抱AI同时守护人文精神。要对接国家战略,深耕专业本质,立足全球视野,服务中国战略,强化内涵建设,创新培养模式,突出人文教育属性,培养高水平外语人才,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 以上内容由AI自动生成,内容仅供参考。对于因使用本网站以上内容产生的相关后果,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

展开

当前期刊

当前期刊
    目录

    推荐论文

    • 外语教育期刊助力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路径与实践

    • AIGC辅助的多模态话语教学路径研究

    • 外语教育的活水源流在于外语师生的专业素养和思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