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了高校学术英语写作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和现状。指出我国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研究已从引介、模仿发展到创新阶段,但整体仍处于实验探索阶段,存在学习任务与学生写作能力不匹配、教学效果欠佳等问题。同时,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角色单一,忽视学生主体性,需要通过角色设计激发学习自主性。此外,现有研究多关注写作能力发展,而忽视教学设计对提升写作相关能力的作用。本研究尝试基于赋权增能教育理念进行教学设计,以提高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效果。
介绍了赋权增能教育理路在学术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该理路强调角色、权利和责任的统一,倡导个性化学习计划和“做学用合一”的学习任务设计。在学术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基于兴趣制定学习计划,教师设计相关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多元增能。教学设计以兴趣读本为核心任务,学生自行确定学术兴趣,查找、整理、研读英文资料并编撰读本。学生承担“研究者”角色,享有内容选择权,同时负责材料筛选、阅读、写作等任务。教学过程中,学生还需进行学术兴趣展示、学伴交流和评价反思。教师则承担教者、导者、学习者和评者等角色,提供知识讲解、指导建议和反馈。通过赋权增能教学,促进学生角色、权利和责任的统一,提高学术英语写作能力。
本章节介绍了一项关于赋权增能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研究设计。研究旨在探究该教学设计是否能提升学生的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并了解学生对课程效果的评价。研究对象为北方某“双一流”高校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两班学生写作能力在前测中无显著差异。教学实验持续12周,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班则采用赋权增能教学设计,包括规划阶段、课堂展示、小组交流、教师讲解、学生反思等环节。实验班学生需自定学术兴趣,制定学习计划,完成课程任务,并撰写反思日志。数据收集和分析包括写作文本评分与分析、问卷收集与分析以及反思日志分析,以确保数据的可比性和信度。
实验班学生在学术英语写作能力上显著提高,特别是在词汇和句法使用上。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赋权增能教学设计更有效,实验班学生在多个维度上的成绩优于对照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显著提高,且高于对照班。教学设计引入兴趣驱动的任务,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写作质量和投入。反思日志显示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任务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赋权增能教学设计提供自主学习平台,增强学生责任感,符合学生认知能力水平,促进写作能力提高。多轮师生共评及时帮助学生强化写作焦点,发现并纠正问题,提升写作质量。学生对课程效果评价积极,认为课程有助于提升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及相关写作能力,如文献检索、批判思考、英语展示、交流、自我反思、资料整合、读者意识、信息概括和阅读上限突破等。任务设置循序渐进,未造成额外负担,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夯实所学,培养相关能力,实现多元增能。
本章节总结了基于赋权增能理念设计的学术英语写作课程,强调了课程对学生主体性的增强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实证研究显示,该教学设计能提升学生的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学生在阅读、文献检索等方面有积极自我评价。研究指出,当前研究存在时间限制和对象局限,建议未来研究完善教学设计,扩大研究范围,并进行更长时间的纵向研究以深入探讨教学设计对多元能力发展的影响。
* 以上内容由AI自动生成,内容仅供参考。对于因使用本网站以上内容产生的相关后果,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