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了《国际汉学》刊物的学术使命、与时代对话的敏锐性、与读者互动的活力以及持续创新的勇气。自1995年创刊以来,刊物致力于推进中外学术互动,提升国际汉学研究水平。为纪念创刊30周年,刊物策划了一系列专题文章,回顾其诞生与发展,梳理国内外学术界影响,提升对海外汉学研究的引领作用。文章通过文献调查与数据分析,探讨了《国际汉学》在欧美的传播和影响,德国汉学研究的学术史意义,以及刊物对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的推动与促进作用。特别关注了《道德经》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刊出了美国汉学家邰谧侠编撰的《〈老子〉译本总目》,涉及73种语言、1576种译本。组了三篇有关《道德经》的论文,涉及其在西班牙语世界、匈牙利、美国三种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的译介、阐释和传播情况。此外,还关注了儒家思想在海外的传播与意义,探讨了儒家思想在俄罗斯和李氏朝鲜王朝的传播与接受。刊物传承了一贯的办刊宗旨和学术追求,关注宏观学科发展和学术方向,也涉及微观历史细节和典型案例,作者包括学术精深的学界耆宿和初出茅庐的青年才俊,研究对象包括史海钩沉和对当代问题的深入探讨。
* 以上内容由AI自动生成,内容仅供参考。对于因使用本网站以上内容产生的相关后果,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