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学》创刊三十周年专栏 | 更新时间:2025-03-31
从中国文学研究角度谈而立之年的《国际汉学》
何楚 ,  程章灿    作者信息&出版信息
国际汉学   ·   2025年3月31日   ·   2025年 2卷 第2期   ·   DOI:10.19326/j.cnki.2095-9257.2025.02.002
0 0(CNKI)
PDF
该文暂无导航

AI 摘要

《国际汉学》自1995年由任继愈创办以来,已发表千余篇论文,成为汉学研究的重要平台。该刊物分为辑刊时期(1995—2013)和正式期刊时期(2014年至今),在任继愈和张西平的主编下,刊物关注点从哲学宗教、思想文化研究逐步转向文史研究,特别是文学研究。1999年后,文学研究论文篇目增多,开辟了“中国文学”、“海外中国文学研究”和“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等栏目,但占比仅约12.5%。论文类型包括概述、综述及个案研究,如李德瑞对赋的探讨和刘祯对中韩目连救母故事的比较研究。同时,刊物也注重汉学家的介绍与访谈,如高利克和内山知也等。

2007年后,张西平接任主编,刊物进入新阶段,宗教哲学和传教士研究仍是重点,同时增设了“20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域外的传播与影响研究”栏目,其中大多数论文与文学相关,尤其是小说研究。2017至2019年,大象出版社出版了相关书系19卷,其中6卷围绕中国文学展开讨论,刊物与丛书相互促进,产生学术影响。《国际汉学》关注中国文学名著的翻译及研究,如《红楼梦》在德国的传译等,同时也关注其他文学文本的翻译与研究。

2014年,《国际汉学》获得国家正式刊号,成为国内唯一一份海外汉学研究的专业期刊。文学研究论文显著增加,古典文学研究以诗歌、戏曲小说为主,关注这些作品在海外的翻译、传播与接受。戏曲小说研究涉及“四大名著”等经典著作,以及相对沉寂的作品,展现了跨文化研究的丰富成果。其他文学体裁的研究论文也开始增多,如古典散文和辞赋的海外翻译与接受研究。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国际汉学》虽论文数量较少,但已开始推动相关研究的介绍。2017年,刊物首次设置同名栏目,涉及当代中国文学。此外,《国际汉学》也在推动汉学文献学的建立,如《梵蒂冈图书馆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丛刊》等。

《国际汉学》的三十年,从年刊到双月刊的成长过程中,维持每年正常出版,栏目稳定,发表了近两千篇文章。刊物的中国文学研究论文涉及广泛议题,方法灵活多样,开启跨学科研究。西方学人自带他者视角,关注中国文学作品在域外的传播及影响。刊物作为国际性学术刊物,重视国际汉学研究成果,同时关注经典学术著作,促进中外学者交流。《国际汉学》不仅是学术交流平台,也是文化交流平台,长期设立“汉学访谈录”栏目,刊载世界各地汉学家的访谈,未来可增加中外学者对谈,打造成为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交流平台。

* 以上内容由AI自动生成,内容仅供参考。对于因使用本网站以上内容产生的相关后果,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

展开

当前期刊

当前期刊
    目录

    推荐论文

    • 从自在到自觉

    • 《国际汉学》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

    • 《国际汉学》30年来对海外汉学研究的引领与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