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政府将印度定位从“平衡型大国”转变为“领导型大国”,追求大国地位作为执政目标。国际形势变化为印度提供新机遇,大国战略出现新定位和目标。分析莫迪政府当前与2014年任职初期大国战略的差异,以及对印度国际角色的新考量。探讨莫迪政府为实现大国战略定位采取的举措,及其对中印关系的潜在影响。
详细阐述了印度追求大国地位的历史演进和战略内涵。自独立以来,印度政治领袖致力于塑造国内外发展环境,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印度的大国战略根植于传统战略文化,以实用主义和战略自主为指导,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路径交替出现。莫迪时期,印度大国战略经历深刻变革,战略内涵和角色定位不断丰富,战略手段错综复杂。印度的大国战略思想渊源可追溯至古印度政治家考底利耶的《政事论》,强调征服其他国家、扩大势力范围。尼赫鲁是印度大国战略的总设计师,提出印度必须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后尼赫鲁时期,印度政府在尼赫鲁战略基调上进行调整,通过务实主义和地区霸权主义政策向大国目标迈进。冷战后,印度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实行多边现实主义外交。莫迪政府延续务实主义原则,以经济发展战略为根基,根据不同时期国际形势采取灵活外交政策,最大限度提升印度综合国力。莫迪提出从"平衡型大国"转变为"领导型大国"的战略目标,对内推行"印度制造"计划,对外扩大地区及世界影响力,寻求成为"印太新秩序"下的重要支柱,在大国博弈中塑造竞争优势。
莫迪政府利用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俄乌冲突和全球供应链重构等机遇,重塑印度的国际形象定位,以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印度寻求成为全球南方的代言人,通过不结盟运动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塑造领导地位。莫迪政府通过全球南方政策,塑造与第三世界国家的集体身份认同,提供经验指导和资金援助,提升影响力和凝聚力。印度将自己视为全球南北方之间的桥梁,打造战略平衡手角色,同时通过与全球南方国家的经济往来,提升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度采取中立立场,保持美俄之间的平衡,伺机担任调停者角色,传递外交策略革新的信号。印度的中立立场体现出俄印关系在对外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印度与俄罗斯保持友好关系出于安全考量。印度试图扮演调停者角色,提升在美俄之间的战略价值。莫迪政府将制造业和科技视为新的增长引擎,提出全球制造业中心和全球技术领导者的角色定位,加速融入全球供应链,努力成为中国的替代者,实现经济腾飞。印度提出印度制造计划,关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行业,促进投资、改革行政,提升制造业占GDP比重。印度经济展现出高速飞跃的趋势,成为众多跨国公司推行中国+1战略的优先选择。科技领域是印度经济的另一大重要引擎,印度将有效利用新兴技术视为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关键,提出成为全球技术领导者的目标定位。
莫迪政府为实现其大国战略目标,采取了多项具体措施。首先,印度推行“改革的多边主义”理念,通过多边合作机制提升在“全球南方”群体中的话语权,包括将联合国安理会席位问题纳入议程,借助G20与G7平台推进南北合作,以及创建和参与以南方国家为主体的多边合作机制。其次,印度在美俄关系间实行大国平衡外交,稳固并提升与俄罗斯的关系,并在美俄之间实现“战略再平衡”。同时,印度加速布局制造业与科技领域,谋求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成为中国的代替者,包括利用高额财政支持推动产业升级,树立印度在传统与新兴制造业的全球品牌效应,以及从全局视角规划高精尖技术的发展路径,持续推进印度“科技兴国”的战略构想。印度明确将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25项技术领域定位为关键技术,并启动为期五年的“跨学科网络物理系统国家任务”。此外,印度还推广数字发展模式作为对外合作议程,开发了统一支付接口(UPI)、数字身份(Aadhaar)等统称为“印度堆栈”的公共数字基础设施,推动印度数字经济对GDP的贡献率高达11.74%。
中印关系是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莫迪政府的大国战略对中印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莫迪执政期间,印度将中印关系置于外交从属地位,作为实现大国意志的工具,导致中印关系波动曲折。印度将中国视为威胁和竞争者,对“一带一路”倡议持消极态度,对中国亚太海上影响力持戒心,同时美印关系升温,中印关系成为牺牲品。2020年印度挑起加勒万河谷冲突,对华采取经济“脱钩”政策,切断两国人文交流。但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印度调整大国战略目标,努力塑造新的大国形象,重振经济,发展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发现经济发展和全球治理离不开中国帮助,主动与中国缓和关系,实现中印关系“破冰”与“重启”。美印关系是印度大国战略的重要支柱,美国因素是影响中印关系的一大变量,中印关系走向受制于中美印三边关系框架。印度利用“摇摆国家”特性,在中美之间选择下注,最大化谋取自身利益。习近平指出,中印应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印关系,共谋和平共处、互信互利、共同发展的相处之道。但印方认为对华关系竞争性大于合作性,将南南合作视为地缘政治博弈,中国是最大竞争者。印度在金砖合作中缺乏推进议题的主动性,转而平衡中国影响力。莫迪第三任期大国战略重心转向经济发展,给中印经济合作带来有限机遇。印度实行对华经贸“脱钩”政策,但对中国经济高度依赖事实无法改变。2024年中印关系和解,印度修正对华歧视性经贸政策,考虑放宽对部分中国投资限制,简化签证申请流程,默许中国APP回归印度市场。但中印经济合作转机有限且过程缓慢,需要在双边建立政治信任基础上逐步实现投资贸易正常化。
莫迪政府在21世纪对大国战略进行了深刻调整,旨在提升国际地位和话语权,成为全球南方代言人、俄乌冲突调停者、全球制造业和技术创新中心。印度对华政策出现缓和,中印经济合作面临机遇,但竞争性仍大于合作性。印度心态复杂,既寻求与中国稳定关系,又希望中国让步。印方需从大局出发,摒弃狭隘思维,推动中印合作。中印关系改善发展符合两国根本利益,有利于维护全球南方国家权益,为亚洲和世界和平稳定作出贡献。
* 以上内容由AI自动生成,内容仅供参考。对于因使用本网站以上内容产生的相关后果,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