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了地区治理的概念,即地区层面上就特定议题进行社会协调的制度化模式,旨在产生约束性规则和公共产品及服务。地区治理的实体主要是地区制度(组织),如东盟、欧盟和非盟等,它们是地区国家合作与一体化的产物。近年来,地区组织发展迅速,成员和议题重叠,形成“重叠地区主义”,增加了地区治理的复杂性。地区组织之间存在竞争与合作关系,本文采用“多重一体化”概念描述这种现象,探讨其背后动因及对地区治理的影响。欧亚地区热点问题不断,地区治理呈现分化效应。欧亚国家独立不久,存在历史和文化纠葛,现实中出现领土纠纷、民族和宗教矛盾,地区治理难度较大。20世纪90年代,欧亚地区面临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进入21世纪后,在国际社会调节下,地区冲突有所缓和,形成了“冻结的冲突”。然而,最近“冻结的冲突”纷纷解冻,出现了克里米亚危机、纳卡冲突、俄乌冲突等,说明欧亚地区治理失效,地区组织未能有效提升国家合作与一体化,反而因地区组织的竞合引发国家间冲突。欧亚地区存在近20个地区(间)组织,大多国家参与了多个组织,这些地区组织多为俄罗斯、欧盟和中国主导,存在协调难题,增加了地区治理难度。地区组织的冲突与合作,导致欧亚地区分化,一体化和碎片化并存。逆全球化、地缘博弈加剧,地区日渐重要,提升了地区治理研究的意义。本文试图结合地区权力结构与地区规范(地区主义),从地区内外权力关系及地区规范是否相容,探讨地区“多重一体化”动因及效果。通过提炼中国倡导的地区理念,在实践中与欧亚地区组织产生协调关系,以提高地区合作与一体化水平,提升地区治理程度,实现我国倡导的全球治理理念在欧亚大陆落地生根。
深入探讨了国际组织与地区治理中的“多重一体化”现象,特别关注了欧亚地区。首先,分析了地区主义理论中的重叠地区主义概念,指出多个功能相似的地区组织或国家参与多个地区组织的现象,可能导致规则冲突、竞争和地区治理无效。接着,讨论了国际制度理论,包括机制复杂性和现实制度主义,这些理论解释了地区合作与一体化如何构建地区组织,并分析了机制复杂性对全球治理的影响。此外,章节还探讨了欧亚地区的“多重一体化”现象,包括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等,这些组织与基于西方价值观的组织进行规范竞争,影响了地区治理效果。研究指出,地区国家参与地区事务的动机,以及地区外大国对地区小国地区事务热情的影响。最后,章节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包括对地区组织间竞争与合作并存现象的关注不足,缺乏从比较地区主义视角探讨“多重一体化”现象,以及对地区规范对地区治理影响的研究不足。
地区治理受地区主导国与地区外大国互动关系及不同地区规范影响,通过构建地区组织实现治理目标,导致地区组织重叠与竞合,形成“多重一体化”。地区组织是国际组织,由三个或以上地理相邻国家构建的连续性制度安排,普遍存在重叠与嵌套,彼此间竞争与合作,影响地区治理效果。地区治理形成相互增强型、合作型、冲突型和区隔型四种类型,分别体现一体化和碎片化的治理效应。合作型地区治理中,地区组织目标差异,但定期互动交流,形成合作性关系。相互增强型地区治理中,地区组织互动密切,关系融洽,相互配合处理议题。冲突型地区治理中,地区组织目标手段差异,竞争互动少。区隔型地区治理中,地区组织目标手段都不同,无互动,国家被迫加入其中一个,同一地区国家分属不同阵营。
地区治理受权力与规范影响,地区主导国和地区外大国互动及地区规范类型影响地区组织间关系,建构出不同治理模式和效果。地区主义是地区规范载体,指地理相邻国家建构和维持正式地区制度或组织的过程。欧洲一体化成功塑造出功能主义、新功能主义、政府间主义等理论流派,忽视非西方世界经验及对地区理论贡献。比较地区主义出现,试图走出西方理论,促进全球国际关系学发展。不同地区存在差异性地区一体化实践,需构建多样化地区主义理论。欧洲是西方地区主义典型代表,演化出“欧盟模式”,提炼出“规范性权力”,试图影响其他地区一体化实践。“欧盟模式”要求创立超国家地区组织,鼓吹西式价值观,倡导基于价值的地区主义。价值型地区主义以倡导特定价值为出发点,目标体现为在区域内外推广价值。欧盟在地区一体化方面成功使人们认为世界上仅存在一种地区主义,其他地区需学习欧盟。地区治理与制度能力直接相关,地区制度越强,治理效果越好。欧盟认为其成功很大原因是遵从自由、民主和人权等政治规范,并认为这是“文明”价值观,其他地区需向欧盟学习。
美国主导构建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尽管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度设计理念与欧盟存在较大差异,却也吻合价值型地区主义。北美自由贸易区基于“完美契约”型制度,依赖事先详细规定约束行为体行为。与超国家组织相比,制度变迁较难,却能保障治理效果。尽管北美自由贸易区很少在世界上推广西式价值观,却在内部迫使其他成员国遵从上述规范,例如在自由贸易中植入西式人权观,重视国际贸易中的环保议题等。
发展中国家秉承与西方不同地区主义,较少倡导价值观,一体化目标在于维护国家主权和促进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地区和国家建构同步,地区主义也有双重目标。由于未能区分西方和发展中世界地区主义差异,许多学者采取西方标准,认为发展中世界地区一体化失败或者无效,称之为“纸面上一体化”“抱团取暖地区主义”“财阀地区主义”“极权地区主义”“政权维护地区主义”等。有学者正确认识到发展中世界地区主义与西方差别,却认为发展中世界地区主义缺乏独立性,需依赖西方世界支持。基于发展中世界地区主义目的,可将其归结为国家建构型,因为发展中国家大多是西方国家前殖民地或传统帝国瓦解后形成,政治整合和国家认同未完成,地区主义是实现上述目标重要手段。因而,借助地区主义实现国家建构,而非设计超国家地区组织,成为发展中世界地区主义主要模式。发展中国家倡导一体化,动因在于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参与地区组织,有助于获得国际承认与援助,达到维护国家主权目标;另一方面,地区国家合作与一体化,有助于扩大市场规模,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地区一体化逻辑相似。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建设过程中积累丰富经验。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愿意与世界上其他地区国家分享自身发展经验,进而塑造出具有中国特色地区外交理念。诸多学者在此意义上总结中国地区外交,认为中国采取“共识”地区主义,通过凝聚和丰富地区共识,实现地区发展,是中国倡导地区制度与其他地区组织差异所在。也有学者提出“开放地区主义”,认为中国倡导地区主义理念符合开放地区主义内涵。尽管说“开放地区主义”部分符合中国倡导地区外交,却也无法与中国通过合作与一体化来促进地区稳定与经济发展特性完全吻合,故采用发展型地区主义较为恰当。发展型地区主义以实现地区稳定与发展为基本目标,是中国“新安全观”、“亲、诚、荣、惠”周边外交政策理念、“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在地区层次上具体体现。
三种类型地区主义存在相似之处,
欧亚地区在国际组织与地区治理中呈现出“多重一体化”现象,其中俄罗斯、欧盟和中国分别发挥着重要作用。俄罗斯主导构建了独联体、欧亚经济联盟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而欧盟提出了“睦邻政策”和“东方伙伴关系”计划。中国则倡导了上海合作组织、“一带一路”倡议及“一带一盟”对接。这些大国主导的地区组织与地区小国塑造的组织如古阿姆集团、中亚地区经济合作组织、黑海经济合作组织等共同影响着地区治理的演进与分化。
俄罗斯的国家建构型地区主义与欧盟的价值型地区主义不相容,而中国的发展型地区主义与欧亚地区主义相容。随着中俄关系的发展和俄欧关系的恶化,地区治理出现分化。在东欧和南高加索,欧盟与俄罗斯的竞争导致冲突型地区治理和地区碎片化。而在中亚,中俄互动加强,地区治理从合作型向相互增强型发展,治理效果向其他次地区溢出。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探索地区一体化,后苏联国家重开一体化进程,但新独立国家对国家主权的热情高于地区一体化,导致一体化进展不大。俄罗斯将欧亚视为文明共同体,地区主义是实现共同体的基本手段。欧洲开始关注东欧和南高加索地区,俄罗斯采取西向外交,希望融入欧洲。俄罗斯和欧盟签署“伙伴和合作协定”,但双方存在认知差异。在中亚地区,中国开始与西部新独立的国家接触,解决边界纠纷,中俄关系发展迅速。
进入21世纪后,欧亚地区发生较大变化。俄罗斯融入西方失败后,基于欧亚主义重整后苏联空间,倡导国家建构型地区主义主导欧亚一体化。俄欧关系发生变化,彼此开始竞争,俄罗斯主导的地区组织与欧盟的“睦邻政策”缺少互动,地区国家开始面临非此即彼的选择,发展出冲突型地区治理。在中亚,中国逐步形成了发展型地区主义,与国家建构型相容,中俄关系发展,地区组织互动密切,维护了中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2010年至今,欧亚局势再次发生较大变化。俄罗斯和欧盟关系从竞争向敌对演变,俄罗斯倡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和欧盟的“东部伙伴关系”互不相容,地区治理碎片化。中俄关系继续发展,构建朋友身份,在上海合作组织之外,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一带一盟”对接,地区组织之间互动频繁,中俄协作逐步超越中亚,向欧亚其他次地区蔓延,朝着相互增强型地区治理演化。
探讨了地区“多重一体化”对治理效果的影响,从地区内外大国关系和地区规范两个维度构建了四种治理模式,分析了欧亚地区“多重一体化”现象及其对地区治理的分化和一体化效果。俄罗斯作为地区主导国,与欧盟、中国等大国的互动使得地区治理出现分化。东欧和南高加索地区治理从合作型向冲突型和区隔型演变,呈现碎片化效果;中亚地区治理从合作型向相互增强型发展,一体化效应显著。地区规范竞争和大国关系也影响次地区一体化。文章从地区内外大国互动与地区规范维度分析地区组织间关系,阐述地区治理的演进与分化及对全球治理的影响。地区治理的提升有助于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促进地区发展,限制逆全球化,促进全球治理。地区主义是地区治理的基础,欧亚是非西方世界地区主义研究的较好案例。比较地区主义研究需拓展视野,检验理论在非西方世界的适用性,为未来研究提供方向。
* 以上内容由AI自动生成,内容仅供参考。对于因使用本网站以上内容产生的相关后果,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