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经贸专栏 | 更新时间:2024-09-14
澳大利亚打工度假者的文化适应研究
黄晓琴 ,  辜向东    作者信息&出版信息
澳大利亚研究   ·   2024年9月14日   ·   2024年 第1期  
7 0(CNKI)
PDF
该文暂无导航

AI 摘要

1 引言

介绍了“间隔年”概念及其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指出打工度假者在旅行中兼职打工的现象。研究背景指出打工度假者对经济、移民、劳动力市场和个人发展的影响已受关注,但文化适应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文化适应U曲线模型,通过问卷和访谈方法,研究COVID-19疫情初期澳大利亚打工度假者的文化适应情况,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部分首先探讨了文化适应的概念,从Powell(1880)的定义到Redfield等(1936)的详细阐述,再到Oberg(1960)的U曲线模型,展示了文化适应研究的历史发展。随后,Berry等(1986)和Ward等(2001)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文化适应的理论框架,而Winkelman(1994)和Berry(2017)则分别从认知导向和行为调整、心理过程和社会过程的角度深化了对文化适应的理解。尽管文化适应研究历史悠久,但随着全球化和旅游业的发展,打工度假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跨文化接触形式,其文化适应研究尚待深入。

打工度假部分介绍了打工度假的历史背景和澳大利亚的打工度假项目,包括非官方的WWOOF和HelpX项目以及官方的WHM program。这些项目为年轻人提供了在澳大利亚短期工作和学习的机会,同时也为澳大利亚带来了潜在的移民。打工度假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机、参与者类型、流动性行为等方面,而WHMs的文化适应研究则相对较少。

打工度假研究综述指出,打工度假者的研究主题丰富,包括动机、参与者类型、流动性行为、自我构建和影响因素等。研究者通过不同的理论框架和方法,探讨了打工度假者的动机、体验价值、自我构建以及文化适应等方面。尽管打工度假者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对于WHMs在东道国的文化适应研究仍然不足,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来填补这一空白。

3 研究设计

介绍了澳大利亚打工度假者文化适应研究的设计,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包括定量的线上问卷和定性的半结构化网络视频访谈。问卷内容基于澳大利亚政府报告修订,通过试测和专家咨询后发放。受COVID-19影响,研究者通过便利抽样进行数据收集,使用英语,最终获得30份有效问卷和7位参与者的访谈。研究数据获得授权,参与者编号从P1至P30,表1展示了参与者的背景信息。

4 研究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两种方法,深入分析了澳大利亚打工度假者的文化适应情况。问卷调查共收回30份有效问卷,参与者主要来自欧洲和亚洲,年龄多在30岁以下,大多数已获得本科学位。打工度假时间从6个月到36个月不等,大部分已完成第一年的打工度假。参与者从事的工作多为非技术性,如农场帮手、餐厅服务员等。情感态度方面,大多数参与者对打工度假生活持积极态度,但也有少数人感受到负面情绪。在澳大利亚打工度假的感知方面,参与者普遍有积极反馈,如对野生动物、自然景观的体验等。

打工度假的主要动机包括体验澳大利亚生活、旅游和工作,这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然而,也有部分动机与官方报告存在差异,可能与样本量小有关。在动机完成度方面,一半的参与者表示实现了初衷,另一半则对自己的期望有了更好的理解。打工度假生活中遭遇的挑战包括找工作、融入社区、语言和文化适应等,其中找工作的难度被感知为最大。

在文化适应认知方面,大多数参与者认为加入当地俱乐部和成为社区志愿者有助于文化适应。然而,参与者对本地文化适应的自评结果并不一致,有的认为自己较好地适应了当地环境和文化,有的则认为自己没有适应。COVID-19疫情对打工度假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出游和工作机会的减少,但也为一些人提供了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的机会。

半结构化访谈共7人参与,主要围绕动机和文化适应影响因素。访谈结果显示,参与者的打工度假动机以文化探索和自我改变为主,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参与打工度假的目的。文化适应影响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如环境和工作的流动性、文化距离、社会支持网络,以及内部因素如个体性格、价值观念、文化认同感等。个体性格和对既有偏见文化的感知对文化适应有显著影响。

综上所述,打工度假者在澳大利亚的生活工作体验普遍积极,但在文化适应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COVID-19疫情对打工度假者的影响复杂,既带来了困难,也提供了新的机遇。

5 讨论与结论

深入探讨了澳大利亚打工度假者(WHMs)的文化适应动机和过程,揭示了其复杂性和不稳定性。WHMs可能因多种原因停留在澳大利亚,包括兴趣、资金补充或突发事件,他们的移民倾向多变,被称为“临时性移民”。研究发现,WHMs在文化适应过程中可能会经历信心增强或失望,有的最终选择移民,有的则回国或转向其他国家。文化适应不是线性过程,而是充满动态变化,WHMs多数处于恢复期,部分已进入适应期。文化适应的认知和自评存在不一致性,可能源于对文化适应概念理解的模糊。研究还指出,文化适应策略如社会文化适应和心理适应对WHMs至关重要,但文化适应过程的复杂性要求进一步探索。此外,研究强调了WHMs文化适应研究应考虑其特殊性,如就业机会、工作性质等,并建议未来研究应采用更广泛的抽样方法,关注样本变量的平衡性,以及不同群体的文化适应策略和成效。

* 以上内容由AI自动生成,内容仅供参考。对于因使用本网站以上内容产生的相关后果,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

展开

当前期刊

当前期刊
    目录

    推荐论文

    • 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发展趋势与中澳教育合作状况(2016—2023年)

    • 澳大利亚国际教育产业的竞争力及其前景分析

    • 中澳自由贸易区对中澳两国经济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