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了汉语拼音在地名拼写中的应用问题,指出了北京街巷标牌中汉语拼音拼写存在的分歧和错误。主要问题包括分写与连写不一致,违反了地名的结构和理据。例如,“东交民巷”、“中国强胡同”等名称的拼写错误地将修饰语与被修饰语分开。此外,同类街巷名的分写不一致,如“西四北大街”与“西四南大街”的方位词拼写方式不同,以及数字的使用不一致。这些问题不仅违反了地名的理据,也破坏了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城市文脉的传承。文章提出,应根据地名的结构和理据来修订《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和《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以纠正现有的拼写错误,提高地名管理水平。
深入探讨了北京市道路名称的结构,特别是专名和通名的区分及其在汉语拼音拼写中的应用。专名用于区分各个地理实体,而通名则用于区分地理实体的类别。《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规定了专名和通名的拼写方式,包括分写和连写规则。在复杂的地名中,专名和通名的区分可能较为困难,如“前门东大街”和“三里河南横街”中的“大街”和“横街”是否为通名。
北京市《地名规划编制标准》规定了道路名的通名,包括“快速路”、“大街”、“街”、“路”、“巷”、“条”等,但作者认为“条”不应视为通名,因为它实际上是计量胡同的量词。北京道路名中有些不带通名,如“福绥境”和“中京畿道”。此外,通名的范围应补充“夹道”和“小街”。
地名可分为简单地名和复杂地名。简单地名由单一专名和通名组成,而复杂地名则包括前加名和基础地名。前加名的主要功能是避免重名和分段,通常成对或成组出现。基础地名由基础专名和通名扩展组成,其中基础专名包括核心专名和定位语。核心专名体现地名的独特性或位置,而定位语则进一步明确位置。通名修饰语对通名进行限制,包括方位词和数字等。
通过分析,作者提出了道路名称的结构模型,包括前加名、基础专名、通名修饰语和通名。这种结构有助于理解地名用字的意义,并在汉语拼音拼写中正确应用。
深入探讨了汉语拼音地名拼写规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针对北京道路名的拼写。首先,指出了《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和《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在处理专名或通名中的修饰、限定成分时的不足,如将“西辽河”中的“西”错误地与专名连写,而实际上“西”是修饰“辽河”整体的。此外,规则未能充分考虑“专名+通名”整体的修饰、限定成分,导致如“景山后街”中的“后”和“朝阳门内南小街”中的“南”被误判为通名的修饰限定成分。
接着,章节提出应根据道路名的结构来确定分写的位置,强调前加名应与基础地名分写,如“东交民巷”应分写为“Dong Jiaomin Xiang”。同时,基础专名内成分应连写,而基础专名与通名及其修饰语则应分写,例如“西四北大街”应修改为“Xisibei Dajie”。
章节还讨论了通名修饰语的分写位置,主张应与通名分写,以减少通名数量并避免重名现象,如“西黄城根北街”应分写为“Xihuangchenggen Bei Jie”。此外,对于道路名中数字的拼写,建议使用拼音书写,而不是阿拉伯数字,以保持拼写的一致性,例如“东四四条”应拼写为“Dongsi Sitiao”。
最后,章节指出停顿不应作为分写的标准,而应以地名的结构为依据。举例说明了即使在口语中存在停顿,分写也应遵循地名的结构,如“东交民巷”应分写为“Dong Jiaomin Xiang”,而不是根据口语中的停顿来决定。
汉语地名结构复杂,道路名拼写应遵循其结构,分写或连写。复杂道路名最多分四段,但多数为两段或三段。方位词在道路名中功能多样,拼写时需注意其与前后成分的关系。正确拼写有助于保护地名文化遗产,提高管理水平。现行拼写规则过于简单,易破坏地名结构,需修订以适应社会需求。
* 以上内容由AI自动生成,内容仅供参考。对于因使用本网站以上内容产生的相关后果,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