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园地 | 更新时间:2024-09-07
传播“穿井得一人”者会因言获罪吗?
袁晓新(文)    作者信息&出版信息
青少年法治教育   ·   2024年9月7日   ·   2023年 第6期  
0 0(CNKI)
PDF
该文暂无导航

AI 摘要

通过《吕氏春秋》中的“穿井得一人”故事,探讨了信息传播的准确性问题。故事中,宋国丁家因打井而误传“得到一个人”,导致谣言在国都中流传。文章指出,古代信息传播受限,而现代网络使谣言传播速度加快,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将谣言定义为无事实根据的消息。文章提出,如果现代人为吸引眼球或赚取流量,通过社交媒体传播类似谣言,可能会因言获罪。

一、 我国对传播谣言者的法律规定

我国法律对传播谣言者有明确规定,包括《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等行为可处以拘留和罚款。《刑法》则对编造虚假信息并传播者,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可判处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一步明确了网络谣言的法律责任,规定编造虚假信息或明知虚假信息而散布,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二、 传谣者应承担责任的标准

讨论了在现代法律框架下,故意传播谣言者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如果传播者明知是虚假信息,出于提高粉丝量或吸引注意的目的,在网络散布谣言,引起公共秩序混乱,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同时,即使是出于好奇或闲聊目的转发未经核实的信息,也可能触犯法律。

三、 宋国国君应对谣言的策略

宋国国君通过调查和公布真相有效应对谣言,提升政府公信力;公众应查证信息真伪,不轻信传播,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谣言,保护个人权益。

* 以上内容由AI自动生成,内容仅供参考。对于因使用本网站以上内容产生的相关后果,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

展开

当前期刊

当前期刊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