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教学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中的重要性;北京版小学英语教材中对话活动存在的问题,如教学模式单一和学生主动学习机会少;提出改变传统对话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介绍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小学三年级英语对话教学的新要求,强调教师应设计多途径的听说活动,引导学生在感知、理解、模仿和运用中习得语言,学会表达。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探究式学习策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理解对话内容,并在深度理解后表达自己的感受。与2011年版相比,新版《课标》更强调对话教学要落实在“学生用英语做事情”上,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作者以北京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2 Lesson 5为例,对对话教学模式进行再构,以满足新课标的要求。
基于《课标》的新理念,对小学三年级英语对话教学模式进行了重构。重构模式包括导学、自学、互学、研学和展学五个阶段,旨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高阶思维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
导学阶段,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对话内容,强调情境对语言意义的决定作用,采用“整体—部分—整体”的语篇教学法。例如,通过创设Sara在Maomao家做客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获取信息并交流,整体感知对话主题。
自学阶段,教师设计任务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按故事发展顺序排序图片,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文本主旨和结构,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互学阶段,教师设计合作学习任务,如“Pair Works: How do we describe it?”,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提取描述国旗的语言、交流感受,体现学思结合的理念,消除依赖心理。
研学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深挖文本精妙之处,设计活动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例如,通过构建思维导图、角色扮演描述国旗、中美国旗对比分析等活动,提升学生分析、综合、分类等思维能力。
展学阶段,教师设计真实交际活动,如“我是冬奥会小小播报员”,让学生在参与冬奥会入场式等活动中运用目标语言,实现学用结合、课程育人功能。活动设计从学生兴趣出发,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总之,提出的对话教学模式再构,通过五个阶段的有机结合,有效落实了新课标理念,促进了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重构的小学三年级英语对话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体性,提供学习解决思路和具体措施,涵盖导学、自学、互学、研学与展学环节,符合《课标》英语学习活动观理念,是一个持续发展和完善的课题。
* 以上内容由AI自动生成,内容仅供参考。对于因使用本网站以上内容产生的相关后果,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