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了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概念及其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了其在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立德树人目标中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了教师在学习和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提出建议的研究目的。
深入分析了教师在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问题主要分为两大类:理念理解不清晰和教学活动设计及实施不到位。
首先,教师在理解活动观理念上存在偏差,包括对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认知层级的内涵特点理解不准确,对层级间进阶关系认识不足,以及刻板地按照三个层次设计教学活动。例如,一些教师错误地将朗读归类为应用实践活动,而实际上朗读属于学习理解类活动中的感知与注意环节。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应明确每个层级活动的特点和目标,以及它们之间的递进关系。
其次,教师在活动设计和实施中也面临挑战。在设计学习理解类活动时,一些教师忽视了语篇配图、标题等要素,导致学生对语篇意义的理解不全面。教师应使用问题链和图表引导学生结构化地梳理信息,形成对语篇的整体理解。概括与整合类活动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发展概括和整合能力。
在应用实践类活动中,教师有时省略该环节或活动设计单一,未能有效促进学生内化学习内容。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如从不同视角复述、小组合作、情境表演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内化效果。
迁移创新类活动是学生发展高阶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阶段。然而,一些教师设计的活动情境不真实或设问思维层级浅,未能充分发挥活动的教育价值。教师应关注任务情境的恰切性、真实性、包容性和教育性,设计具有育人导向的活动,促进学生的语言、思维、文化和策略综合发展。
总之,教师在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时,需要深入理解活动观理念,避免刻板地应用三个层级,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和实施活动。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设计有助于学生内化知识、发展高阶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活动,以实现学生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提出了三条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整体建议。首先,教师需要深层理解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个认知层级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明确教学活动类型,以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其次,教师应基于单元主题进行全面、深入的语篇分析,从What、Why、How三个维度关注语篇的所有文、图信息,深入挖掘主题意义和育人价值。最后,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深刻理解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性,设计关联学生实际生活的综合性、互动性语言实践活动,并积累相应的教学活动设计策略。
结语部分指出一线教师在实施英语学习活动观时面临理念和实践的挑战,并提出解决策略。教师需深入理解活动观的三大类活动,明确它们之间的循环进阶关系。同时,应基于语篇和学情分析,设计符合学科、学生认知和生活逻辑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在递进学习中探究主题意义,发展核心素养。
* 以上内容由AI自动生成,内容仅供参考。对于因使用本网站以上内容产生的相关后果,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