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科建设与文明互鉴 | 更新时间:2024-06-25
虚构性自传:论巴别尔童年两部曲的创伤叙事
胡颖    作者信息&出版信息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   2024年6月25日   ·   2023年 第1期  
130 1(CNKI)
PDF
该文暂无导航

AI 摘要

一、 引言

介绍了伊·埃·巴别尔作为20世纪俄语文学中的重要作家,其童年主题作品贯穿其创作生涯,尤其是《我的鸽子窝的故事》和《初恋》两部曲,它们在叙事和诗学上具有高度统一性,尽管具有自传元素,但与巴别尔真实童年经历存在差异,从而引出对“虚构性自传”特色的研究。

二、 童年创伤叙事的真实与虚构

深入探讨了巴别尔童年两部曲中童年创伤叙事的真实与虚构。巴别尔在作品中巧妙地融合了真实事件和记忆,如提及真实姓氏、年龄、居住地点等,以及精确的地名和年份,增强了作品的自传特征。然而,通过真实史料的考证,发现童年两部曲中的“叙述的真实”与“事实的真实”存在较大差异,更接近于“虚构性自传”。学者梅纳赫姆·布林克和哈慕他·巴尔—约瑟夫指出,自传性素材的存在并不能让一部作品成为虚构性自传,关键在于观察作品的核心事件或一系列事件的“病原性特征”,以把握叙述者自我认知的关键。

巴别尔的童年两部曲以1905年尼古拉耶夫屠犹运动为核心事件,通过虚构的自传性元素实现自我剖析和自我认知。小说将20世纪初俄国现实全景浓缩至一个孩童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所经历的心理剧变、精神宣泄、死亡与重生。上篇《我的鸽子窝的故事》主要围绕入学考试和屠犹事件展开,通过虚构的自传情节,如入学考试的艰难、曲折以及最终的成功,加强了后半部分中大屠杀所带来的冲击,增强了大屠杀的无理性和荒谬性。

巴别尔在作品中对虚构性材料和自传性事实进行了置换和糅合,如将入学考试时间向后推一年,用普通中学代替实际报考的商业学校,降低犹太学童的录取率等,以营造紧张气氛,凸显犹太儿童身处学业噩梦的窒息感和犹太群体所面临的压抑环境。同时,小说中对犹太群体的艰难现状和未来虚妄幻想的表述,以及入学考试和屠犹事件贯穿的反犹主义侵袭,都体现了巴别尔对犹太民族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此外,巴别尔的童年两部曲与其他童年系列作品在主题和情绪上保持一致,都描述了传统犹太家庭对儿童施加的巨大压力,逼迫孩子在学业上刻苦精进以期出人头地。然而,考试的胜利给小主人公和他出身的犹太家庭带来了一种错觉,即年青一代如果足够勤奋,努力提升自身的价值,就有可能融入俄国社会。但实际上,当这个犹太男孩向俄国老师证明自己比俄国小孩更了解俄国的历史和文学时,却只得到了一句反犹意味十足的“赞美之辞”,暴露了犹太民族在俄国社会中的边缘地位和不平等待遇。

三、 虚构性创伤记忆的隐喻书写

巴别尔的“虚构性自传”通过虚构创伤记忆,展现了童年时期所经历的1905年尼古拉耶夫市屠犹事件的深刻影响。尽管巴别尔家族未受实质性伤害,但小说《我的鸽子窝的故事》和《初恋》中虚构的创伤事件,如失去鸽子和堂祖父被屠杀,构成了童年两部曲的残酷隐喻。《我的鸽子窝的故事》中,鸽子的死亡隐喻了堂祖父的惨状,通过儿童视角的叙事,放大了屠犹带来的压抑和恐惧。《初恋》中,小主人公幻想参加犹太人自卫队,反映了当时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的影响,以及巴别尔对民族诗人比亚利克诗歌的共鸣。小说通过虚构的创伤事件,构建了物、人、情的完整链条,揭示了小主人公面对人生初次重大失去时的自卑和无力。巴别尔童年时期的真实痛苦与恐惧,以及犹太民族的集体创伤记忆,都在这两部作品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四、 童年创伤叙事中的矛盾修辞与圣经隐喻

深入分析了巴别尔童年两部曲中童年创伤叙事的矛盾修辞和圣经隐喻。通过成年叙述者讲述的儿童视角,作品展现了儿童感知的无理性和间断性,以及与紧凑叙事的冲突。儿童视角下的屠犹事件被赋予了“陌生感”,如小主人公对母亲恐惧的不解。巴别尔运用矛盾修饰等艺术手法,传达了文本的不同语义层面,如“乞丐式的自豪”等,营造了对抗性的张力。同时,作品中的圣经隐喻,如鸽子象征纯洁、和平,以及流散的犹太人,与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梦想破灭相呼应。

巴别尔将屠犹事件的焦点放在外围,描绘了犹太人和俄罗斯平民的多面形象,反映了对反犹主义和当局无所作为的多重看法。10月20日的事件被视为启示,作品中的“断裂”象征主人公被撕裂的童年和内心世界。梦想、亲人、初恋的破灭使主人公的人格觉醒和精神渴望达到顶峰,体现了巴别尔作为“末世论作家”的世界观与美学基础。

作品标题中的“鸽子窝”和“初恋”指代主人公破裂的内心世界,而“история”既指个体叙事,也隐喻历时性进程。鸽子窝的毁坏和绍伊尔的死亡,象征着犹太人群体及其生存之地的摧毁历史。

五、 结语

探讨了巴别尔童年两部曲中创伤叙事的深层意义,揭示了个体与集体创伤在语言和文本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通过“虚构性自传”的文体,巴别尔不仅深刻剖析了自我身份,还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隐喻,将儿童叙述者的创伤记忆转化为犹太历史文化的传记。

* 以上内容由AI自动生成,内容仅供参考。对于因使用本网站以上内容产生的相关后果,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

展开

当前期刊

当前期刊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