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问题】 | 更新时间:2025-08-01
依附论视域下中国直接投资对非洲粮食安全的影响*——基于中美案例的比较研究
张帅 ,  王静怡    作者信息&出版信息
区域国别学刊   ·   2025年8月1日   ·   2025年 9卷 第4期  
14 0(CNKI)
PDF
该文暂无导航

AI 摘要

一、 引言

介绍了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提出的“兴农惠民伙伴行动”,强调中国对非洲的粮食援助和农业合作。同时指出非洲粮食安全问题严重,自给率低,依赖欧美资金,受新自由主义政策影响。中国崛起为非洲提供了更多政策选择,有望改善其粮食安全困境。

二、 既有研究及其不足

讨论了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FDI)对非洲粮食安全的影响,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一方面,中国FDI被认为通过技术溢出和改善经济环境积极改善非洲粮食安全,但受限于非洲的人力资本、时间尺度和投资结构。另一方面,有研究认为中国FDI通过购买土地等行为加速恶化非洲粮食安全,但这种观点忽略了中国在非洲购买耕地的规模有限、民营企业的商业行为以及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多样性。文章认为,对非洲粮食安全困境的根源在于“中心—边缘”世界体系结构的制约,而中国FDI与传统的南南合作或南北对话有本质差别,通过改善世界分工体系,减轻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阻力,并挖掘非洲经济增长潜力,建立良性分工关系,对改善非洲粮食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三、 分析框架与研究思路

深入探讨了依附论视域下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FDI)对非洲粮食安全的影响,并与美国对非洲的投资进行比较。依附论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定义为“中心—边缘”结构,强调资本积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文章将资本积累分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政治资本三个维度,分析“替代性”投资对非洲粮食安全的影响。

物质资本积累是工业化的基础,对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发达国家的FDI主要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开采和经济作物种植,导致经济结构单一、产业链短、出口附加值低。这种物质资本流失不利于资本深化,阻碍了工业化和农业生产现代化,影响粮食安全。而“替代性”投资集中于基础设施,可转化为物质资本积累,刺激农业生产采纳先进技术,提升粮食生产条件。

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生产效率有重要影响。发达国家的投资多以资源类产业和农业经济作物为主,对工人技能和健康状况需求低,限制了人力资本提升。而“替代性”投资进入基础设施领域,需要大量熟练工人,可提升人力资本,间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政治资本积累涉及经济行为体与政府的政治联系。“边缘”国家政府财政收入依赖外资,导致政策倾向外资,损害本国农民利益。而“替代性”资本进入工业化领域,可强化政府税收汲取能力,增强政府依据自身发展需求规划发展目标的能力,推动政策制定和执行体系现代化。

文章最后指出,中国FDI通过加速非洲国家物质、人力和政治资本积累,改善当地农业生产环境,有利于维护粮食安全。中国FDI的直接影响包括改善农生生产环境,间接影响包括通过加速工业化间接作用于农业生产。通过比较中国对苏丹和美国对利比里亚的投资,文章论证了中国FDI对苏丹农业工业化和粮食生产状况的积极影响,以及美国FDI对利比里亚依附型农业发展模式的固化和本土粮食生产空间的挤压。

四、 中国与美国直接投资对非粮食安全影响的比较案例分析

非洲基础设施投资缺口巨大,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FDI)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非洲国家的生产力。中国在非洲基础设施项目中的影响力不断上升,与西方国家的投资模式不同,对非洲粮食安全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苏丹因干旱缺水和水利基础设施落后导致粮食安全问题,中国投资建设的麦洛维大坝等项目显著改善了苏丹的农业发展环境,加速了农业资本积累,改善了人力资本和政治资本,提升了粮食安全。相比之下,美国对利比里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橡胶产业,导致利比里亚农业依赖外资控制的经济作物生产,挤压了本土粮食生产的发展空间,损害了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政治资本的积累,不利于粮食安全。这种现象在非洲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五、 结论与建议

指出非洲国家在获得政治独立后,依然依赖欧美发达国家,导致粮食安全脆弱。中国对非直接投资(FDI)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非洲粮食进口能力,减轻资本积累不足对农业发展的制约。为改善非洲粮食安全,中国FDI可调整投资内容,加强多层次化建设;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实现投资利益主体多元化,分散风险;融入ESG等现代化投资理念,优化在当地的社会环境。

* 以上内容由AI自动生成,内容仅供参考。对于因使用本网站以上内容产生的相关后果,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

展开

当前期刊

当前期刊
    目录

    推荐论文

    • 中国与西班牙在非洲的第三方市场合作:动因、困境与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