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美国文学 | 更新时间:2025-07-18
埃米特·提尔私刑案之文学再现
王玉括    作者信息&出版信息
外国文学   ·   2025年7月18日   ·   2025年 第4期  
22 0(CNKI)
PDF
该文暂无导航

AI 摘要

介绍了埃米特·提尔私刑案的背景和影响,分析了这一事件如何成为民权运动的导火索,并引发黑人青少年的恐惧。埃米特因未遵从南方社会规范而被私刑处死,其被虐杀的照片曝光后震惊全国。章节还讨论了埃米特案在文学中的再现,指出非裔美国作家通过文学重构这一历史创伤,挑战种族主义叙述逻辑,使埃米特成为美国社会反思过去、拒绝死亡的重要方式。对埃米特案的文学再现主要聚焦四个主题:重视埃米特的替罪羊身份;激发社会抗争意识;反思美国南方的主流"性"话语;揭露美国白人文化的伪善。

重视埃米特·提尔的替罪羊身份

探讨了埃米特·提尔私刑案在文学中的再现,特别是他被描绘为替罪羊的形象。埃米特的母亲将他与耶稣的牺牲相提并论,强调其救赎意义。文学作品中,如戴森的文章、科尔曼的诗歌、维克斯的歌曲、霍兰德的剧本和戴维斯的诗作等,均以不同方式体现了埃米特作为替罪羊的象征。这些作品不仅揭示了美国社会的种族分裂,也展现了埃米特之死对民权运动的深远影响。进入21世纪,理查森的作品通过一个记者的视角,强调了埃米特牺牲精神对个人和社会的激励作用,以及它在反对压迫和不公中的力量。

激发社会抗争意识

探讨了埃米特·提尔私刑案在文学中的再现如何激发社会抗争意识。许多作家通过诗歌、戏剧、小说等文类揭露美国社会中的种族歧视和不公,鼓励人们采取行动,融入争取民权、人权的社会大潮。作品中直接或间接呼吁黑人奋起反击、进行抗争,体现了“拒绝死亡”甚而无畏反击的主题。例如,穆迪在自传中描述了白人雇主通过询问埃米特被杀一事警告她要懂得安分守己,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费佑兹的短诗《别无选择》鼓励大家给议员写信,因为笔像太阳一样有力量。库珀的短诗《致敬埃米特·提尔》直接提出黑人应该奋起反击、组织私刑团队进行报复。其他作品如密勒特的诗歌《密西西比》、梅里厄姆的诗歌《密西西比州的马尼镇》、考林斯的读者来信等,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埃米特私刑案的愤怒和对正义的渴望。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学界对黑人男性研究的不断深化,重新审视1955年埃米特·提尔私刑案不仅能够揭示历史认知的演变轨迹,更对既有的思考范式提出了批判性的修正与超越。这些以笔为枪、注重奋起反击的作品直接倡导复仇主题,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以来非裔美国人通过文学发声、争取社会认同的抗争精神与激进姿态。

反思美国南方的主流“性”话语

探讨了埃米特·提尔私刑案中美国南方主流性话语的反思。陪审团基于维护南方女性纯洁性的文化传统,判定犯罪嫌疑人无罪,而媒体在报道中暗示埃米特的成人身份,为其私刑行为提供“合法性”。文学再现中对性禁忌主题的反思包括:弱化埃米特的性侵犯符号意义,强调事件对女方的影响,以及改写埃米特故事,颠覆性意象。布鲁克斯的诗歌从卡罗琳视角重新审视埃米特,将其想象为瓦解性人物。弗朗西斯和沃尔顿的诗歌探讨卡罗琳的回忆和两位白人女性的差异。鲍德温在《查理先生的布鲁斯》中改编埃米特故事,挑破性禁忌,打破白人的舒适,让他们正视自己的罪恶与虚荣。

揭露美国文化的伪善

埃米特·提尔私刑案揭示了美国南方社会白人至上主义的胜利,暴露了美国文化伪善的一面。许多作家通过文学作品反思美国社会与文化的普遍性,质疑区域特殊性。拉格兰的诗歌《密西西比的方法》、迪欧普的《致黑孩子》、哈弗的《让我们拥有反对私刑的法律》等作品,都以不同的方式揭露了美国南方社会的种族主义和白人至上观念。直到2022年,《埃米特·提尔反私刑法》的签署,美国才将私刑定为联邦仇恨犯罪。金牧师、布朗、拉扎夫、尼尔森、格雷厄姆等作家的作品,直接质疑美国所宣称的自由理念,揭露其背后的虚伪与伪善。帕克斯、米勒、奥尔斯顿、罗伯、斯尼德等作家的作品,通过埃米特·提尔私刑案,揭露美国社会的种族主义文化与白人至上的观念。埃米特·提尔私刑案的文学再现,不仅探讨了有关"性"禁忌的主题,反思美国文化的伪善,也体现了文学反映现实的力量与意义,为文史互证提供了新的参照路径。非裔美国群体以不屈不挠的精神追求自身权利,并推动社会变革与进步。

* 以上内容由AI自动生成,内容仅供参考。对于因使用本网站以上内容产生的相关后果,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

展开

当前期刊

当前期刊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