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美国文学 | 更新时间:2025-07-18
米兰达《印第安地图学》中的地图政治
宋赛南    作者信息&出版信息
外国文学   ·   2025年7月18日   ·   2025年 第4期  
11 0(CNKI)
PDF
该文暂无导航

AI 摘要

2000年,克里克族诗人哈乔呼吁印第安作家绘制自己的地图,直面土地问题。1997年,埃塞伦族诗人米兰达以诗集《印第安地图学》开启地图绘制之旅,揭示个人和部族的创伤。诗集获北美土著作家诗歌奖。米兰达的地图书写与白人地图学有何联系和区别?下文将探讨北美大陆地图绘制的历史。

北美大陆地图绘制

印第安人是北美大陆最早的制图师,其制图历史分为前接触期、接触期和后接触期。前接触期印第安制图以岩画和人工建造物为主,表现星辰和天体。接触期印第安人在桦树皮、兽皮、骨头和贝壳上制图,影响了欧洲白人制图。后接触期印第安人通过制图与欧洲白人交流,帮助白人获取有关路线、策略关系和资源地点的信息。印第安制图遵循三个原则:只有与土地关系密切的人才有资格制图;地图体现语境性和历史性,涵盖历史、经验、生态、故事等多个维度;地图是神圣的,要善待它。印第安地图包含大量地理细节,主要功能是描绘各种关系,包括社会关系、政治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欧洲白人的北美制图始于地理大发现,分为接触期和后接触期。接触期印第安地图及制图师为白人提供大量所需信息,白人地图在一定程度上吸纳和融合了印第安制图术。后接触期白人殖民者有意无意篡改地理知识,印第安地图及制图师逐渐被边缘化,最终遭到抛弃和驱逐,白人的殖民主义行径由此合法化。白人在制图过程中以英语地名根除原有的印第安地名,是对印第安制图师及其制图术的有意摒除。白人制图师的"划分荒野"行为是一种明目张胆的殖民行径。北美大陆经历了从前接触期的印第安制图到接触期早期印白共同制图再到后接触期白人独立制图的演变,这是一场土地殖民。性殖民往往伴随着土地殖民,土地殖民又进一步加剧了性殖民,二者呈现为相互强化的交织关系,对印第安人的生存造成了多维度的侵害。

“某些伤痕”:印第安女性身体与印第安北美地图的交织

探讨了米兰达的诗集《印第安地图学》中,印第安女性身体与北美地图之间的交织关系。米兰达通过诗歌表达了印第安女性遭受白人男性性暴力的痛苦,并将这种身体上的伤痕与印第安地图上的伤痕相联系。羊皮纸作为地图的早期媒介,既隐喻了印第安女性的身体,也指向了印第安北美地图。白人制图师通过根除地名的方式,将印第安人逐渐挤出了自己的土地,这种制图术造成了印第安地图和女性身体的双重伤害。米兰达用“cries against silence”一词,既指伤口在寂静中大哭,也控诉地图的沉默。诗中的“伤痕”和“羊皮纸”既是隐喻又是非隐喻,使得诗歌在身体和地图的语义场中穿梭。米兰达借鉴印第安神话中的蜘蛛老祖母形象,将伤痕视为编织想象的核心,辐射至印第安女性的身体和地图。她认为,重建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对于打破印第安人的生存困境至关重要,这种联结不仅关乎个体,更关乎群体。

“打开的手”:以开放的心态重建人与人的联结

探讨了米兰达在《印第安地图学》中如何通过“手掌”这一象征性元素来重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在诗作中,“手掌”被描绘成携带路线信息的地图,象征着个体与心灵之乡的联系。米兰达将掌相学与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理解相结合,通过手掌的实践读解出返乡的秘密。她强调了“打开的手”的重要性,这不仅象征着开放心态下的人际联结,也体现了亲缘关系和社会关系的重建。通过“打开的手”,诗人描绘了个体与族群、自然之间的重新连接,以及对印第安传统根基的追溯。米兰达的“打开的手”超越了传统的身体意义,展现了一种动态的、流动的地图,其中个体与个体、个体与族群之间的联结得以重建,体现了家的精神性特质。

“脸朝下睁眼漂浮于水面”:以融合的姿态重建人与自然的联系

探讨了米兰达诗集《印第安地图学》中对印第安传统地图学的描绘和象征意义。诗中通过父亲打开加州地图的场景,隐喻性地展现了“手”的存在,将山脉、河流和边界线比作家族血脉,构建出一种印第安传统的认知地图。这种地图不仅包含自然特征,还融入了故事和行为规范,与心理学家托尔曼提出的认知地图概念相呼应。卡楚玛湖的地图重绘揭示了印第安地图的语境性和历史性,涵盖了历史、生态和故事等多个维度。父亲通过梦境体验,释放出对卡楚玛湖的行为规范信息,体现了埃塞伦族的自然观和文化,强调人与水的合一。米兰达通过诗集展现了印第安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融入,以及印第安地图视角的独特性。这种视角挑战了白人传统地图绘制方式,将长期缺席的元素如群岛和印第安民族纳入视野。米兰达的地图书写不仅是对印第安失地的想象性收复,也是对印第安传统地图学的复兴,体现了印第安人对土地和身份的政治诉求。

* 以上内容由AI自动生成,内容仅供参考。对于因使用本网站以上内容产生的相关后果,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

展开

当前期刊

当前期刊
    目录

    推荐论文

    • 发热病与拜伦诗歌中的颓废主义

    • 身体·生活·创作

    • 节奏的三重向度:形式、经验与内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