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美国文学 | 更新时间:2025-07-18
母亲、鱼与生育政治:论福克纳《我弥留之际》的优生学内涵
张玉婷    作者信息&出版信息
外国文学   ·   2025年7月18日   ·   2025年 第4期  
15 0(CNKI)
PDF
该文暂无导航

AI 摘要

探讨了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中“我妈是一条鱼”这一表述的优生学内涵。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解读了“鱼”的象征意义,但往往忽略了其与优生学相关的人口繁衍内涵。瓦达曼将母亲比作鱼,达尔对女性的生育能力表示讽刺,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将女性视为生育工具的观念。福克纳通过这些描写批判了优生学政策对女性生育自由的压迫。《我弥留之际》创作于美国优生学运动鼎盛期,福克纳的作品持续关注并批判优生学话语。先前研究者关注福克纳对遗传缺陷的优生叙事,但低估了他对科学话语的理性审视。在《我弥留之际》中,福克纳通过“母亲”与“鱼”的类比,揭示了优生学时代美国女性遭受的本质论压迫和生育规训,批判了优生学人口政策,表达了对个体隐私和性自由的诉求。

“我妈是一条鱼”:“鱼”的优生学人口繁衍内涵

在《我弥留之际》中,瓦达曼将母亲与鱼混淆的独白“我妈是一条鱼”不仅揭示了儿童对死亡的认知创伤,还隐喻了母亲艾迪承受的生殖繁衍宿命,反映了福克纳对当时优生学话语的回应。20世纪初美国优生学家关注白人生育率下降与外来移民增长导致的人口结构变化,受高尔顿种族优生观念影响,认为外来移民血统会玷污美国基因池。罗斯福等优生学支持者号召白人积极生育,谴责不婚不育的白人女性。当时社会看重女性生育功能,进化论者和优生学家将女性比作原始生殖动物。福克纳通过“鱼”意象暗示艾迪的生殖宿命,受当时美国女性生物学本质论影响。他关注优生学和生育话题,与继子讨论相关科学话题,阅读相关科学著作。《康斯托克法案》禁止避孕堕胎信息传播,导致节育知识稀缺,福克纳通过德尔的失败堕胎经历揭示政策对女性身心健康的漠视。

“我还会是我”:艾迪对“母性”的控诉和抵抗

探讨了艾迪在福克纳作品《我弥留之际》中对“母性”的控诉和抵抗。艾迪被比作“鱼”,象征着她重复生育的悲惨命运,与原始生殖动物相提并论。瓦达曼将母亲与鱼混淆,暗示了对母亲肉体的“蚕食”。艾迪的生育经历使她逐渐失去自我和自由,她的死亡和随后的送葬过程中,家庭成员的自私行为进一步暴露了对艾迪的不尊重。艾迪意识到“母性”背后的辛酸,尤其是在南方农村地区,女性面临法律和父权制的压迫,缺乏避孕和堕胎手段。艾迪对“母性”的控诉不仅停留在言语上,她还通过行动反抗,如与牧师的幽会和对生育的控制。尽管她的反抗有局限性,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她的反抗行为具有颠覆性,挑战了优生学时代的母性政治话语。

“她向来是个喜欢私密的女人”:福克纳的个体隐私诉求

探讨了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中艾迪对生育自主权和女性隐私的捍卫,以及这与国家治理和个体隐私之间的矛盾。通过德勒兹和加塔利的游牧理论,奥唐纳分析了本德伦一家的游牧性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冲突,但忽视了优生学的历史语境和女性隐私话题。优生学影响下的进步主义时期美国政府以公共利益干预私人领域,导致女性生育问题成为个体隐私与国家治理矛盾的中心。艾迪生前使用节育手段逃避法律监管,死后在棺材中透露避孕和堕胎秘事,使法律失去效力。福克纳通过艾迪死后开口的哥特式设计,讽刺了剥夺女性自由的美国生育政策,表达了对真正民主生活的向往。福克纳的个人隐私观体现在他对个体自由和隐私的重视,反对将个体性活动与社会政治需求混为一谈。他的作品中对女性私密话题的聚焦书写,反映了他对优生话语实践的强烈控诉和对美国社会治理体系漠视个体生命福祉的深刻警觉。福克纳的批判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为我们消解美国例外主义话语、质疑美国民主制度优越性提供了有力凭证,也有助于我们警惕科学崇拜的负面效应,为科学伦理构建注入人文思考。

* 以上内容由AI自动生成,内容仅供参考。对于因使用本网站以上内容产生的相关后果,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

展开

当前期刊

当前期刊
    目录

    推荐论文

    • 地域、种族、优生学:论安德森与福克纳的文学创作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