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 更新时间:2025-07-18
跨国主义文学研究的起源、范式与前景——帕特森教授访谈录
白雪花    作者信息&出版信息
外国文学   ·   2025年7月18日   ·   2025年 第4期  
6 0(CNKI)
PDF
该文暂无导航

AI 摘要

安妮塔·帕特森是哈佛大学英美文学博士,波士顿大学英语系教授,专攻美国现代主义、美洲黑人诗歌、加勒比法语区文学。她的跨国与跨文化研究方法具有原创性和国际影响力。帕特森的主要著作包括《从爱默生到金:民主、种族与抗议政治》和《种族、美国文学与跨国现代主义》。2024年夏,受《外国文学》编辑部委托,笔者通过电子邮件和线下访谈对帕特森进行了专访,探讨其跨国主义研究的创新贡献。

安妮塔·帕特森教授的跨国文学研究兴趣源自家族史和个人经历,特别是母亲一家从日本移民到美国的经历和父亲一家作为俄罗斯犹太移民的历史。她发现“跨国”一词最早出现在1916年伯恩的文章中,批评了将移民视为完全融入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的“大熔炉”说法,强调移民保留了本国文化的某些方面,使美国社会成为“跨国”的。帕特森的研究轨迹包括探讨亚洲文化对美国文学的影响、日裔美国人在集中营中的诗歌创作、以及美国和加勒比地区的跨国黑人诗人如何运用俳句这一体裁。她认为跨国文学研究涉及历史、政治和美学,探讨文学流派和抒情作品如何超越特定的民族、国家、文化进行传播,并致力于改变这些文化。跨国文学研究起源于后殖民主义和美国研究,旨在消解国家身份构成的稳定性。帕特森认为,对美国文学研究采取跨国方法可以拓展对文学创作、传播和接受的理解,探索美国在全球交换网络中的互惠地位的复杂性和深远影响。跨国框架并不意味着国家概念的消亡,而是对其进行重新思考,帮助学者们通过审慎的比较主义承认相互交织的历史,同时反驳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偏狭立场和必胜主义论调。

帕特森在跨国文学研究中采用跨国历史主义视角,强调形式分析在美国文学和跨国现代主义研究中的重要性。他通过案例研究探讨美国与加勒比地区黑人诗人间的互文共振,并借鉴了罗、卡普兰、皮斯等学者的研究成果。帕特森认为,跨国框架有助于理解黑人和黑人文化的流动,揭示文本间的新联系和差异。他提倡将不同国家的历史与文化置于对话中,研究地理、流动以及民族、地区和流散群体间的交叉联系,探讨国家边界的构建过程和国家与社区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帕特森指出,跨国文学中的关键主题包括时间、记忆和距离的相互作用,美国移民经历相关的复杂情感,挑战文化纯粹性和排他性假设,以及揭示与陌生文化相遇后的变革经历。重要概念有“克里奥尔化”、“杂糅”、“文化转移”和“接触区”。这些概念涉及文化间的相互作用、协商和交流,打破自我与他者之间的界限。

在身份、归属和流散问题上,帕特森认为这些是许多作品的核心主题,以直接讨论、非虚构散文和“沉默”技巧三种方式体现。他强调积极参与和意识到跨文化接触中可能出现的误传和误解的重要性。

帕特森认为,跨国文学研究挑战了传统的国家文学经典和边界概念,有助于形成对文学传统更包容的立场和更深刻的理解。他以艾略特的《荒原》为例,说明跨国主义如何通过影射性的比较诗学实现,挑战国家文学经典和边界概念。

帕特森提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跨国文学文本和作家,如亨利·詹姆斯和海明威,他们的作品为现代主义文学研究中的跨国话语提供了经典案例。他还提到了牙买加黑人作家麦凯和美国黑人作家鲍德温,他们的作品揭示了黑人跨国文化和合作的复杂性。

帕特森强调,加勒比文学在理解跨国主义方面具有重要性,探讨了该地区与美国的跨国关系。他认为,加勒比文学作品不应被完全视为与美国文学分离的种类,后殖民主义研究为跨国分析提供了框架。

* 以上内容由AI自动生成,内容仅供参考。对于因使用本网站以上内容产生的相关后果,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

展开

当前期刊

当前期刊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