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研究 | 更新时间:2025-07-17
越南—东盟关系演进路径(1995—2025年)
孙异桐    作者信息&出版信息
英语文学研究   ·   2025年7月17日   ·   2025年 第1期  
0 0(CNKI)
PDF
该文暂无导航

AI 摘要

1 引言

东南亚地区地缘政治和经济地位提升,东盟在地区和平稳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越南1995年加入东盟,标志着外交政策重大转折,从边缘参与者向制度塑造者转型。越南积极参与东盟政治安全和经济共同体建设,实现从局外人到重要成员的身份转变。本文分析1995-2025年间越南-东盟关系发展历程,探讨双方合作重点领域和特点,以及越南如何突破角色局限,从规范学习到规则输出。在越南加入东盟三十周年之际,回顾和展望这一关系,有助于分析越南在东盟框架下平衡大国关系、维护国家利益的策略,把握越南对外政策趋势,深化对东南亚地区合作的理解,为全球南方国家参与区域治理提供借鉴。

2 融入的起点:越南—东盟关系历史溯源

越南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历史悠久,其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使其成为东亚与东南亚的桥梁。越南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与东南亚国家有着紧密联系,历史上多次与中南半岛国家进行政治互动,经贸路线使其成为贸易枢纽,同时保留东南亚本土文化元素并受印度文明影响。冷战时期,越南与东盟的关系经历了从对抗到接触的转变,1975年越南统一后,与东盟的关系经历了短暂接触、恢复对抗和再度接触三个阶段。越南对柬埔寨的军事行动导致与东盟关系紧张,但随着越南外交政策的转变和柬埔寨问题的解决,双方关系逐步缓和。越南积极融入东盟的动因包括政治外交观念的转变、安全动因和经济动因。越南希望通过加入东盟加强与东盟成员国的安全合作,提高在地区安全事务中的话语权,以及扩大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利用东盟的资金和技术实现国家经济的腾飞。1995年,越南正式成为东盟组织第七个成员国,开启了融入东盟的新阶段。

3 从融入到超越:越南—东盟关系的演进路径

越南自1995年加入东盟以来,其与东盟的关系经历了初期适应期、深化合作期和全面深化期三个阶段。在初期适应期,越南重新定位自身区域身份,调整对外政策框架,积极参与东盟会议机制,推动柬埔寨加入东盟,并在经济领域依托东盟平台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实施《东盟自由贸易区共同有效优惠关税协定》(CEPT),推进经济一体化。在深化合作期,越南内化东盟机制,从“制度学习者”向“议程主导者”转型,首次担任东盟常务委员会和东盟地区论坛轮值主席,推动东盟共同体建设,加强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实现关税减免,加入WTO和东盟经济共同体。在安全领域,越南加强区域安全合作,实现安全合作多边化新突破,担任东盟地区论坛轮值主席,推动东盟防长会议和东盟防长扩大会议的成立。进入全面深化期,越南在对外关系上展现出鲜明特色,落实平衡外交战略,利用东盟框架推动区域事务上的集体行动,从“议程主导者”向“制度塑造者”转变,深度参与东盟建设进程,有效运用制度性权力,展现中等国家的独特对外策略。越南在东盟框架内调整外交政策、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安全合作制度化,并逐步提升在东盟中的影响力,成为东南亚地缘政治转型的重要案例。

4 结论

越南自1995年加入东盟以来,其在东盟中的角色经历了从制度适应、制度内化到制度塑造的三个阶段。三十年间,越南与东盟在经济、安全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越南在东盟的作用与地位逐渐增强,成为推动地区稳定发展和东盟一体化的重要力量。越南通过对外政策结构化转型、经济制度化融合与安全机制化合作,策略性运用自身制度性权力,实现了从“边缘参与者”到“议程主导者”再到“制度塑造者”的身份跃迁。面对地区内大国博弈态势,越南在国家利益与地区共识间的平衡将愈发困难,越南—东盟关系也将面临一定张力,但越南积极融入东盟、利用地区机制的趋势不会改变。越南与东盟需共同应对大国博弈的制度化冲击,作为更具潜力的东南亚共同体寻求发展与转型机遇。世界霸权秩序的松动为中等国家提供了利用制度性权力将区域机制转化为秩序重塑支点的契机。若越南能持续发挥作为东盟成员国的规范作用,同东盟其他成员国一道团结互助、凝聚共识,推动东盟在坚持“东盟中心地位”基础上,实现从“区域秩序主导机制”向“跨体系联结平台”的地位跃迁,则越南有望为其他中等国家提供在结构性约束中通过制度性权力应用实现身份跃迁,进而成功参与地区及全球治理的可能范式。

* 以上内容由AI自动生成,内容仅供参考。对于因使用本网站以上内容产生的相关后果,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

展开

当前期刊

当前期刊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