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思索 | 更新时间:2025-06-18
《布拉姆比拉公主》中的演员成长之路——兼论E.T.A.霍夫曼对歌德戏剧表演理论的批判
罗威    作者信息&出版信息
德语人文研究   ·   2025年6月18日   ·   2025年 13卷 第1期  
0 0(CNKI)
PDF
该文暂无导航

AI 摘要

《布拉姆比拉公主》是E.T.A.霍夫曼创作的艺术童话,具有复杂的叙事结构,包含五个层面的故事情节。作品围绕主人公吉里奥·法瓦在罗马的活动展开,描绘了他从戏剧演员到优秀演员的成长过程。戏剧表演在故事中占据核心地位,推动情节发展。霍夫曼在作品中融入了自己对演员职业、戏剧创作和舞台实践的思考,隐含着对歌德戏剧表演理论的批判和反思,展现了与歌德在戏剧艺术理念上的分歧。

通过分析童话主人公吉里奥的形象,探讨了E.T.A.霍夫曼对歌德戏剧表演理论的批判。吉里奥是一个自恋的演员,他将舞台感受代入现实生活,形成了脱离实际的自我认知,导致他沉浸在对布拉姆比拉公主的"爱情虚荣"中难以自拔。吉里奥的自恋和虚荣让他的表演变得乏善可陈,他无法接受旁人对他演技的质疑。霍夫曼认为,戏剧表演是一门依赖"艺术家个性"的艺术,演员不能把舞台当成展现个人风采的秀场,而应融入角色,想其所想,感其所感。吉里奥的自恋显然犯了表演的大忌,不具备成为优秀演员的前提条件。霍夫曼与歌德都要求演员放弃自我以适应角色的需要,但在《公主》中,霍夫曼以吉里奥的悲剧表演为切入点,对歌德的表演理论展开了全方位的批判。

《演员守则》是歌德基于魏玛戏剧活动经验总结的表演理论,包含91条规则,涵盖台词规范、身体姿态等,旨在培养优秀演员,形成独特表演风格。歌德强调演员放弃自我,全身心研习表演规则,但过分强调台词与身体动作导致情节被忽视,表演程式化。霍夫曼在《公主》中通过阿巴特·基亚里和吉里奥的角色批判歌德的表演理论,认为程式化表演缺乏生命力,演员成为提线木偶。霍夫曼还批判歌德对演员日常生活的要求,指出吉里奥将表演融入日常生活,导致自我与角色合二为一,难以区分真实与幻象,最终走向疯狂。霍夫曼通过吉里奥的内心决斗和转变,展示了摆脱程式化悲剧表演的可能性,为演员成长提供新路径。霍夫曼的批判与当时魏玛表演风格在柏林的盛行有关,反映了他对歌德表演理论的深刻反思。

霍夫曼通过《一位剧院经理的奇特烦恼》和《布拉姆比拉公主》批判了歌德的表演理论,认为其忽视了戏剧艺术的多样性和人性的复杂性。霍夫曼的幽默戏剧理念强调悲剧与喜剧的融合,体现了对歌德古典戏剧理念的超越。歌德的戏剧理念基于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强调模仿自然并追求艺术真实,而霍夫曼则认为人性中的反讽和幽默是戏剧艺术的核心。在《公主》中,吉里奥的成长象征着从悲剧演员到喜剧演员的转变,以及对戏剧理念的革新。霍夫曼的幽默戏剧理念与雨果的浪漫主义文学观点相呼应,体现了古典与浪漫之争。

* 以上内容由AI自动生成,内容仅供参考。对于因使用本网站以上内容产生的相关后果,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

展开

当前期刊

当前期刊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