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别与区域研究 | 更新时间:2025-07-01
西巴尔干国家经济追赶困境—基于新熊彼特理论分析
王新雨    作者信息&出版信息
欧洲语言文化研究   ·   2025年7月1日   ·   2025年 第1期  
0 0(CNKI)
PDF
该文暂无导航

AI 摘要

讨论了冷战后巴尔干地区的地缘政治变化,西巴尔干国家的政治经济转型,以及它们在追求加入欧盟过程中的改革。西巴尔干国家经济增长波动,与欧盟经济体存在差距,依赖外部市场、资本和技术。章节引入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及其新熊彼特理论的发展,强调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创新过程中的互动性、互补性和系统性。分析了西巴尔干国家创新体系的特点和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探讨了国家在科技现代化中的作用,并提出了推动技术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1 西巴尔干国家经济发展概况

介绍了西巴尔干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现状。巴尔干国家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取得独立后,经历了工业发展和外国投资带来的人均GDP增长,但与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仍在扩大。二战后,巴尔干国家实行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经济快速恢复,但存在体制僵化等问题。80年代后期,巴尔干国家经济面临崩溃。90年代,巴尔干国家向市场经济转型,但初期经济衰退严重。21世纪后,西巴尔干国家政治稳定,工业增长加速,但2008年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再次冲击经济。2023年,西巴尔干国家与欧盟成员国的经济水平差距依然显著,经济追赶效果有限。

2 西巴尔干国家创新体系多维度考察

西巴尔干国家经济发展和追赶的关键在于创新与技术升级,但其创新能力远低于发达国家。2023年欧洲创新记分牌显示,西巴尔干国家的创新能力仅为欧盟水平的36.2%至63.2%。创新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吸收和利用,而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发展体现在其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效性上。本文采用克里斯托弗·弗里曼对“国家创新体系”的定义,强调国家创新体系中各子系统之间的互动性、互补性和系统性。

西巴尔干国家的人口增长缓慢,呈明显的人口负增长趋势,导致人才外流,对国家的长期发展构成威胁。教育方面,西巴尔干国家的高等教育覆盖率远低于欧盟发达国家,受过高等教育人口的失业率长期高于欧盟平均水平。在产业与产业结构方面,西巴尔干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普遍较低,产业结构有待优化。研发体系方面,西巴尔干企业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主动性,高度依赖外国技术抑制了其创新需求。知识产权费的支出和收入是反映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西巴尔干国家在知识产权费收入方面远落后于欧盟国家。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数量、科技期刊文章发表数是国家创新实力的直接体现,西巴尔干国家与欧盟成员国之间差距悬殊。

金融体系方面,西巴尔干地区的私营企业信贷和股票总市值占GDP比重明显偏低,表明企业融资受限。西巴尔干地区高度依赖侨汇作为外部资金来源,但侨汇多用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限制了其转化为资本从而推动经济和创新发展的能力。政府治理方面,西巴尔干国家的政府效能与腐败控制水平远低于发达经济体,政治精英从事寻租活动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助长了公共采购过程中的腐败问题,使得与政治精英联系密切的大企业能够维持垄断地位,进而扼杀了小企业的成长和创新发展。

3 国外主导下的西巴尔干国家科技现代化进程

讨论了西巴尔干国家在科技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特别是在国际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方面。西巴尔干国家由于国内市场和资本有限,高度依赖国际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但这些渠道的知识和技术转让效果受限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实力。西巴尔干国家的中高科技产品出口普遍低于德国等发达国家,且高科技产品出口份额并不等同于国家的技术能力。外国直接投资虽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但也导致科技现代化进程由国外主导,抑制了国内创新和技术内生发展。政策建议包括西巴尔干国家应在国内外科技现代化之间进行权衡,加强各子系统之间的互动和互补,借鉴克罗地亚的成功经验,确定关键产业,制定长期产业政策,推动公共和私营部门合作,减少对跨国公司技术的依赖,提升本国技术自主发展能力。

4 结论

西巴尔干国家现代化和工业化起步晚,与欧盟成员国发展差距未缩小。创新能力落后,国家创新体系存在不足,包括人口负增长、低附加值产业占主导、研发投入不足、金融体系不发达、政府效能低等问题。西巴尔干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不利地位,依赖国际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外国直接投资虽带来短期增长,但不利于长远发展。西巴尔干国家应吸取历史教训,平衡国内外因素,注重创新体系建设,制定产业政策,吸引外资,提升产业链价值,加强人才培养,遏制腐败,促进各子系统动态交互和互补,以实现技术升级和经济增长。

* 以上内容由AI自动生成,内容仅供参考。对于因使用本网站以上内容产生的相关后果,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

展开

当前期刊

当前期刊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