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论坛:体演文化教学法 | 更新时间:2025-07-03
体演文化与其他主要外语教学流派之比较
陈广艳    作者信息&出版信息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   ·   2025年7月3日   ·   2025年 第2期  
4 0(CNKI)
PDF
该文暂无导航

AI 摘要

1 引言

体演文化教学法(PCA)是一种以文化为本位的外语教学法,由美国学者提出并得到广泛认可。该教学法旨在弥补传统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不足,提供探索不同语言和文化意识的机会。本文采用比较分析方法,研究体演文化与交际法、听说法之间的异同,建立体演文化与其他主流外语教学流派之间的联系,强调其对外语教学界的贡献。讨论基于美国外语教育背景,参考了Chen等学者的比较研究,用中文重新阐释体演文化与交际法、听说法的联系和区别,便于中文学者和教师交流。

2 以文化为本位的外语教学综述

外语教学界普遍认为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文化教学是外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外语教学研究一直强调文化的重要性,如《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和《面向世界的语言学习标准》等重要文献。修订版标准(2015)提出了外语学习的五个目标领域(5C),其中三个直接涉及文化交际能力。尽管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被广泛认可,但实际教学中文化教学仍显不足,文化常被视为附加内容。教师文化知识有限和教学理论框架的不足是导致文化教学边缘化的主要原因。现代外语教育现状是不加批判地接受主流教学框架,如交际法,忽略了文化情境。体演文化教学法考虑到东亚语言文化与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能让学生快速、有效地习得中文并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美国外语教学界出现了一些重视文化并试图融入语言教学的教学模式,但这些模式都很小众,未被广泛接受。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以培养多元读写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成为讨论焦点。尽管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可,但文化融入的程度仍然不够,尤其是对亚洲语言(包括中文)的研究较少。体演文化教学法成功地填补了这一空白。

3 比较的方法和依据

通过Anthony(1963)的定义框架,比较分析体演文化教学法与其他外语教学流派。框架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规划和教学手段。重点比较9个教学理念和原则项目,涉及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内在学习动机、准确度、得体度、发音要求、情境、机械操练、教学点解释、错误看法、母语使用和学生语言控制。还比较5个教学规划和手段项目,包括交际活动时间、读写教学安排、基本教学单位、对话记忆和翻译。这些项目虽服务于相似教学目标,但不同中文项目的具体规划和手段各异。项目4-9与教学基础理论紧密相关,在不同中文项目中具有相似性。

4 体演文化教学法与交际法、听说法的比较

体演文化教学法强调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将语言与文化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通过体演文化情境片段实现教学目标。交际法以语义沟通为核心,侧重于培养沟通和互动能力,而听说法则基于结构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口语和语言结构的学习。体演文化教学法与交际法和听说法在教学目标、原则和规划上存在差异,体演文化更注重文化本位和跨文化意识,交际法关注语义沟通,听说法侧重语言结构。体演文化教学法中,跨文化情境是基本教学单位,而交际法和听说法则以语言结构为核心。在教学手段上,体演文化教学法结合机械操练和自由发挥,交际法注重语义沟通,听说法通过机械练习强化语言形式。不同高校中文项目在采用体演文化教学法时,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规划。

5 结语

通过比较体演文化与交际法、听说法,发现三者在重视交际沟通和语言结构习得上有共通之处,但体演文化更强调跨文化情境的主导作用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体演文化更符合外语教学的核心价值,即探索不同语言和文化。教学实践中,外语教师在语言教学能力上较强,而在跨文化教学能力上相对较弱。当前外语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通过外语沟通,深入理解和融入另一种文化与社会的能力,体演文化教学法更能反映这一时代需求。作者希望让更多教师、学者了解体演文化对传统外语教学法的传承和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

* 以上内容由AI自动生成,内容仅供参考。对于因使用本网站以上内容产生的相关后果,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

展开

当前期刊

当前期刊
    目录

    推荐论文

    • 体演文化之课堂演练设计

    • 体演文化之语法教学

    • 体演文化学材研发理念与实践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