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教学研究 | 更新时间:2025-07-03
高级水平学习者汉语多沟槽框式构式形义知识的习得研究
孔令跃    作者信息&出版信息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   ·   2025年7月3日   ·   2025年 第2期  
3 0(CNKI)
PDF
该文暂无导航

AI 摘要

1 引言

基于构式语法理论,探讨了语言的基本单位——构式,及其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强调了语言输入频率、构式凸显性、形义依存性等因素对构式习得的影响,并指出二语习得与一语习得遵循相同的构式习得顺序。汉语构式二语习得研究逐渐受到关注,研究集中于汉语特定构式的意识构建、习得机制,以及语言输入频率模式对汉语抽象图式构式习得的影响。汉语多沟槽框式构式的心理现实性、表征固化程度不高,形义意识不完善、不稳定。本研究通过实验方法,操控构式的常项和变项成分,直接考察高级水平二语学习者多沟槽构式形义知识的习得情况,以揭示构式形式上的灵活变化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2 研究设计

介绍了研究设计,包括被试、材料和实验程序。被试由40名汉语母语者和68名高级阶段的汉语二语者组成,年龄在17-35岁之间,汉语水平均为高级。实验材料从“现代汉语构式数据库”中选取12个汉语复句句型框式构式,围绕这些构式设置48个句子作为实验材料,要求每个框式构式包含的常项和可填充词汇的沟槽不少于两个。实验任务为判断改错,要求被试先判断句子是否正确,如果错误,则要求改成正确的句子。实验程序将48个句子按照句子种类进行拉丁方平衡,分成4组,每组12个句子,4个条件,每种条件下3个句子,各句子包含的构式都不相同。共68名汉语二语者被试参与实验,每组材料对应17名被试,每名被试只做一组句子材料。实验通过线上方式完成实验数据收集,要求学生在25分钟内完成。

3 结果与分析

通过计分系统评估了汉语母语者和二语者对汉语多沟槽框式构式形义知识的掌握情况。汉语母语者在所有句子上的正确率为100%,而二语者的平均正确率为49%,显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通过t检验分析,二语者在最后常项改变的句子上正确率显著高于中间常项改变的句子,但在构式变项改变时,前半句错误和前后半句都可能错误的句子的正确率无差异,表明二语者在语义加工难度增加时仍能稳定提取构式义。二语者的答案类型分析显示,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预考察的构式,但有些情况下未能正确使用构式义来改正句子,反映出二语者在构式形义知识习得上存在不稳定性。

4 讨论

本章节讨论了汉语二语者在习得复杂框式构式形义知识方面与汉语母语者的差异。研究发现,二语者在构式常项改变句子上的正确率高于变项改变句子,而母语者在所有条件下的正确率均为100%。二语者构式形式表征固化程度不高,构式最后常项的表征质量优于中间常项,影响整体表征质量。常项成分表征质量差异可能与使用灵活性有关,需要更多实证证据验证。二语者框式构式意义习得较差,构式义提取运用程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句子语境和语义难度。变项改变句子正确率无差异,表明二语者能习得典型语义特征并运用。总之,二语学习者习得汉语复杂构式义较为困难,习得后的构式形义依存性不高,但习得构式义后相对能稳定提取运用。

5 结语

汉语二语者框式构式表征质量低,原因包括常项成分表征固化程度不同和构式形义依存性低。二语者能掌握构式义并稳定运用,但因接触量不足导致构式形式灵活性理解不足,形义联结不强。教师可通过改变构式形式和增大输入量,促进二语者汉语复杂框式构式形义习得,提高表征质量。

* 以上内容由AI自动生成,内容仅供参考。对于因使用本网站以上内容产生的相关后果,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

展开

当前期刊

当前期刊
    目录

    推荐论文

    • 体演文化之课堂演练设计

    •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国际中文教育的基本框架与实践探索

    • 体演文化与其他主要外语教学流派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