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国别学科建设 | 更新时间:2025-06-12
中国区域国别学刊物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路径
肖莹莹    作者信息&出版信息
区域国别学刊   ·   2025年6月12日   ·   2025年 9卷 第3期  
5 0(CNKI)
PDF
该文暂无导航

AI 摘要

区域国别研究在中国作为新兴交叉学科,是国力增强和世界大国学术标配的体现。随着中国接近民族复兴目标,对世界的理解需求增加,区域国别学于2022年9月成为一级学科。学术刊物在学科建设中扮演着交流成果、引领方向、支持人才成长的角色,因此,了解刊物发展现状、分析问题和探索解决路径至关重要。

一 区域国别学刊物的新发展

讨论了区域国别学成为一级学科后,国内刊物建设的新发展。主要变化包括:一是“区域国别”命名的学术刊物数量增加,多数为集刊,反映了学科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二是外语类刊物通过开设专栏等方式,助力区域国别研究,响应学科调整和一级学科目录纳入;三是部分刊物开始转型,刊载田野调查类文章,体现区域国别学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四是学界通过召开刊物主编高层论坛等方式,探索推进区域国别学术刊物体系建设,发出倡议增加区域国别研究刊物入选数量,并将区域国别学刊物单列。

二 尚存的问题

讨论了中国区域国别学刊物面临的四个主要问题。首先,尽管刊物数量众多,但缺乏对区域国别学刊物的整体认同,导致难以统计具体数目。其次,针对特定区域国别或问题领域的刊物数量不足,存在重复办刊和资源浪费现象。第三,中小型国家和冷门领域的研究在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下不受重视,影响了学术的健康发展。最后,传统学科分类方式限制了刊物引领学科创新和促进学术人才成长的作用,忽略了交叉学科的特色。这些问题阻碍了区域国别学刊物的发展,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

三 发展路径

探讨了区域国别学刊物的发展路径,强调了学术刊物在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提出了五个主要的发展策略:首先,刊物应助力构建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学,强调中国视角和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其次,刊物应发挥学术评价和引领作用,注重问题导向和时代需求,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第三,建议统合全国研究力量,设立专业学(协)会,主办学术刊物,提高专业性和避免重复办刊;第四,发挥集刊在展示中小国家研究成果方面的优势,制定标准规范,健全人才评价体系;最后,各类刊物应有明确的定位和特色,支持“全球南方”国家的研究,为这些研究成果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这些策略旨在推动区域国别学刊物的发展,服务于国家对外战略,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以及支持学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 以上内容由AI自动生成,内容仅供参考。对于因使用本网站以上内容产生的相关后果,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

展开

当前期刊

当前期刊
    目录

    推荐论文

    • 区域国别学视域下的联合国发展治理研究的探索:协同发展的逻辑与路径

    • 挑战与回应:智能时代区域国别学的发展与创新

    • 区域国别学视角下的东南亚研究:特点、框架与方法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