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主题 | 更新时间:2025-06-30
白人神话和种族性别化:美国亚裔作家对“蝴蝶夫人情结”的解构
杨婕    作者信息&出版信息
英语文学研究   ·   2025年6月30日   ·   2025年 第1期  
4 0(CNKI)
PDF
该文暂无导航

AI 摘要

1 引言

讨论了欧洲殖民扩张与殖民地女性遭受掠夺霸占之间的联系,以及“杂交”欲望与殖民的关系。以歌剧《蝴蝶夫人》及其改写作品为例,探讨了“蝴蝶夫人情结”作为主题原型在西方白人种族集体想象和白人神话中的象征意义。指出以往文学研究未能发现“蝴蝶夫人情结”在系列作品中的再现与嬗变,缺乏整体性观照。本研究选取《蝴蝶夫人》《蝴蝶君》《馨香与金箔》为对象,分析原作原型模式与主题内涵在后两部作品中的变化,以及不同亚裔作家对“蝴蝶夫人情结”的不同处理及其背后的文化政治意义,旨在探究这一主题原型流行和改写的动力来源,呈现文学对历史的映照作用。

2 征服与被征服:坚船利炮下西方的殖民欲望与日本女性的性感化

探讨了19世纪末美国对日本的入侵背景下,西方殖民欲望与日本女性性感化的关系。通过分析歌剧《蝴蝶夫人》,揭示了美国军官平克顿与日本女性巧巧桑之间的“婚姻”实为殖民者对当地女性的性压迫,体现了美帝国主义在日本的霸权地位。巧巧桑被商品化和性对象化,象征着战败的日本或东方,她的性顺从源于西方白人对占有异族女性的殖民想象。平克顿的“蝴蝶夫人情结”是对巧巧桑的非理性痴迷和占有心理,被渲染成浪漫爱情,免去性侵略的指责。这一情结深层揭示了西方白人男性对亚裔女性的征服幻想,以及对听话、忠诚、充满性吸引力的蝴蝶夫人的“爱慕”。这种“种族主义之爱”实为贬低、物化亚裔女性,背后是西方种族意识形态作祟。“蝴蝶夫人情结”是殖民者将自身对特定种族、性别的征服心理美化后的说辞,体现西方白人种族合理化海外殖民、对东方去势并进行他者化想象的集体无意识。随着西方殖民扩张,基督教唯一神论中的排他逻辑被运用于对异族文化的殖民想象,形成一套西方的思维定式。蝴蝶夫人和龙女构成亚裔女性原型,亚裔男性原型则是陈查理和傅满洲。这些东方人物原型集中体现了西方人的希冀、价值、恐惧和欲望,折射出西方人的种族自恋和自私的生存欲望,映照出拥有扩张基因的西欧文明。美国继承西欧文明,在20世纪全球扩张史中续写白人神话。《蝴蝶夫人》作为歌剧的雏形,是美国渴望征服远东、成为世界新霸主的序言。巧巧桑改信基督教、说英语、希望移民美国,将美国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群体的种族自恋发挥至极。普契尼将巧巧桑的结局改为切腹自杀,迎合西方殖民者的扩张心理。蝴蝶夫人情结是西方具有集体性质的意象形式,在多部作品中重现,蝴蝶夫人的多个分身都是可被征服的亚裔女性,是西方白人男性的欲望载体,为白人至上主义背书,属于西方霸权操控下的话语生产,背后是不断运作的西方种族主义历史传统。

3 协商与平衡:冷战时期西方作茧自缚的妄想与中国男性的伪装

分析了《蝴蝶君》中西方男性的“蝴蝶夫人情结”,揭示了西方殖民话语对男性的影响,以及在冷战背景下东西方关系的转变。故事通过伽里玛与宋丽玲的关系,展现了西方对东方的刻板印象和种族性别化的权力机制。伽里玛的自信和对东方的误解导致他误判中国外交政策,而他对宋丽玲的性顺从幻想则反映了西方男性对亚裔女性的征服欲望。宋丽玲的性别反转和对伽里玛的欺骗,打破了西方对东方的刻板印象,展现了东方的主动和强势。同时,也指出了黄哲伦作为亚裔作家,在批评西方东方主义的同时,也受到美国主流文化的影响,其作品在东西方关系的描绘上存在矛盾和模糊性。

4 失势与得势:全球化时期西方光环的祛魅与马来西亚女性的逃离

通过分析小说《馨香与金箔》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光环的祛魅和马来西亚女性的逃离。小说以马来西亚、纽约和新加坡为背景,通过改写“蝴蝶夫人”故事,揭示了美国白人男性彻斯特·布鲁克菲尔德在马来西亚的影响力和种族矛盾。彻斯特作为美国价值观的代表,其在马来西亚的存在具有政治属性,体现了马来西亚对美国的崇拜和迎合。他与华裔女主人公利安的关系反映了后殖民时代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化父权结构和对西方的臣服。然而,随着故事发展,利安逐渐摆脱殖民叙事,与艾伦和叶妈妈组成女性同盟,跨越国家疆界寻求更好的生活。利安的转变体现了全球化下边界的流动性和身份的去本质化,以及资本主义扩张为女性主义诉求创造的条件。十多年后,利安在新加坡商界占有一席之地,主动选择定居,而非利用女儿移民美国,这标志着对美国的去势和对亚裔女性命运的重新回应。素英作为混血儿,被赋予选择家园的权利,展现了走向未来的世界公民身份和东西互通的希望。但父权制的操控仍无处不在,如素英无法入学除非拥有父亲的姓氏。彻斯特的妻子梅丽尔主张女性自主,但作为白人,她无视殖民主义带来的痛苦。梅丽尔与利安的并置呈现了女性主义内部的差异和裂隙。《馨香与金箔》通过女性自我赋权的道路,让利安成为主导,表达了对亚裔女性的称赞。林玉玲作为美籍亚裔作家,其作品提供了象征性行动,参与社会现实,让失声的亚裔女性浮出历史地表。

5 结语

探讨了“蝴蝶夫人情结”在不同文化和时代背景下的演变,揭示了帝国主义侵略方式的转变和西方对东方的性别化、色情化想象。同时指出东方和西方的二元对立是西方殖民者建构的,通过分析三部作品展现了亚洲国家间的复杂现实,挑战了“东方”的整体概念。章节还讨论了种族主义和反种族主义力量的交锋,以及“蝴蝶夫人情结”文学主题的持久性。通过《蝴蝶君》和《馨香与金箔》两部作品,展现了主题原型的转变,反映了反种族主义力量在与种族主义叙事的斗争中取得的突破。最后强调,未来对“蝴蝶夫人情结”的书写应关注殖民根源、社会土壤和权力关系的变化,回应种族主义现象等现实问题。

* 以上内容由AI自动生成,内容仅供参考。对于因使用本网站以上内容产生的相关后果,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

展开

当前期刊

当前期刊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