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 | 更新时间:2025-07-13
《彼得罗夫流感》中的奇幻元素与现实书写
刘佳宇    作者信息&出版信息
外国文学   ·   2025年7月13日   ·   2025年 第3期  
6 0(CNKI)
PDF
该文暂无导航

AI 摘要

探讨了俄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与奇幻元素的结合,指出传统研究忽视了作家在表现社会现实时的艺术手法和美学方案。通过分析阿列克谢·萨利尼科夫的《彼得罗夫流感》,揭示了奇幻元素如何揭示社会现实的历史内驱力,以及如何通过变形现实和奇幻形象书写苏联时期的记忆。作品中的阿司匹林药丸象征着奇幻与现实的交汇,隐喻着对俄罗斯社会怀旧情绪的反思。萨利尼科夫通过奇幻元素探讨了个体如何理解和处理苏联时期的历史记忆,以及这些历史遗物对当下现实的启示。

“奇幻”何以“现实”

《彼得罗夫流感》通过超自然元素和现代/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理念,将家庭应对流感的现实故事转化为意义开放的文本场域,引发多义性解读。小说中的超现实、魔幻、神话元素隐含以“现实”为基点的文学立场,探讨俄国文学中奇幻元素的呈现及其体现的作者态度与诉求。托多罗夫的“奇幻”概念强调为读者或人物创造犹疑状态,奇幻是过程性的描述,表现为未完成状态的悬置,始终具有不确定性。奇幻与现实的对比中成为其自身,奇幻概念通过与现实及想象的关系来界定。

普希金和果戈理通过奇幻元素强调对现实生活的明确意图,奇幻感的营造是揭示社会现实和社会关系的手段。19世纪末俄国象征主义兴起,奇幻元素作为抽象精神世界的外化而出现。苏联抽屉文学中的奇幻元素带有政治隐喻性,布尔加科夫将科幻和奇幻结合,奇幻元素表现为造成秩序混乱的荒诞,以此表达对现实生活的看法。

1991年后,俄罗斯作家以非理性和不确定性为特征的“现实感”催生了奇幻写作手法。当代俄罗斯文学从积极的介入艺术转变为消极的避世艺术,但许多作家致力于“书写不可书写之物”,以历史性目光重审俄罗斯过去,选择阐释当下社会状况和文化氛围的方式。《彼得罗夫流感》是俄国文学奇幻传统在后苏联时期的延续,社会现实、心灵真实和政治隐喻交织于文本中,指向沉淀于历史深处的现实。

流感隐喻下的俄罗斯时空

探讨了《彼得罗夫流感》中流感隐喻如何构建起一个独特的俄罗斯时空结构,将现代和后现代文学作品融入其中。流感作为一种病态的生理和精神状态,模糊了奇幻与现实的界限,使得小说中的现实法则失效,而奇幻元素与俄罗斯时代语境紧密相连。小说开篇暗示非正常状态,无轨电车成为通往另一个世界的神秘载体。彼得罗夫的病态随着流感病毒蔓延,扩散为整座城市的病态,使得任何奇幻都可能成为现实。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变得合理,可以视为不同个体,或彼得罗夫流感状态下的幻想,甚至所有人物都是彼得罗夫人格的某一方面。流感的症状与奇幻元素的运用之间存在亲和性,萨利尼科夫选择流感作为疾病隐喻,与流感本身的特点和对俄罗斯社会现状的体认密切相关。流感在三个层面构成隐喻:彼得罗夫一家的病症、叶卡捷琳堡城市的病毒、后苏联时代俄罗斯社会的病态。这种缺失感是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社会中存在的普遍情绪,政治剧变和经济崩溃导致俄罗斯联邦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信仰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危机。小说中的时间—逻辑结构被打乱,过去和现在的生活交替出现,指向作者有意安排的结构。彼得罗夫四岁时参加新年枞树联欢会是小说的核心事件,正是在这次联欢会上,彼得罗夫遇见了扮演雪姑娘的大学生玛琳娜,改变了她和孩子的命运。多年以后,已为人父的彼得罗夫带着儿子参加联欢会时,又遇见了自称是他老朋友的伊戈尔,伊戈尔的出现、彼得罗夫当下的奇幻经历都可以自圆其说了。小说中错乱的时间线存在一个中心——彼得罗夫在2008年新年遭遇流感的时刻偏偏对二十多年前的一次联欢会念念不忘,这并非后现代小说共性特点的反映,而是后苏联时期的俄罗斯小说中非常典型的怀旧心态,面对这种苏联解体后弥漫于俄罗斯社会的症候性时代情绪,当代俄罗斯文学作品的目标之一,正是努力传达这一复杂的怀旧体验。

后苏联怀旧与“魔幻历史主义”

探讨了俄罗斯导演谢列布连尼科夫将萨里尼科夫的小说《彼得罗夫的流感》改编成电影的过程,以及影片中对后苏联怀旧情绪和魔幻历史主义的呈现。影片通过视觉手法,如手持摇晃镜头和复古色调,捕捉了80年代苏联的怀旧情绪,这种情绪不仅体现在对苏联时代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也反映在俄罗斯市民的心理状态中。小说中,苏联乡愁被隐秘地编织进生活细节,构成了经历过苏联时代之人的生命根基。彼得罗夫被描述为一个思维结构停留在童年的人,而彼得罗娃则通过阅读苏联时期儿童读物来补偿童年的缺失。影片中的过期阿司匹林药丸象征着对苏联的回忆,虽然过期,但在面对文化和价值观分裂的现状时,似乎是最有效的药方。普京上任后的文化策略也是通过强调苏联时期的成就来重建俄罗斯信念和民族自豪感。然而,影片中的“苏联乡愁”并不应被简单等同于停滞的“二手时间”,而是后现代性的表征之一,通过“反讽式怀旧”来描述这种复杂性。影片中的奇幻元素被视为反讽式怀旧的结果,通过超自然的奇幻元素制造出情感距离。萨利尼科夫的小说可以被视为洋葱范式下重建意义的努力,将新的意义放置在家庭生活和人与人的伦理关系之中。《彼得罗夫流感》根植于俄罗斯现实文化语境,以奇幻元素提供了历史与现实相互交融、影响的美学案例,反映了当代俄罗斯意义感缺失的集体性精神状态,这种怀旧是后苏联时期的俄罗斯小说中症候性的时代情绪。

* 以上内容由AI自动生成,内容仅供参考。对于因使用本网站以上内容产生的相关后果,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

展开

当前期刊

当前期刊
    目录